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药世界》 > 2008年第1期
编号:11677122
中药时间
http://www.100md.com 2008年1月1日 《医药世界》 2008年第1期
     有一些特殊的药物,对服用时间和方法很有讲究,比如需天明前冷服收效好的“鸡鸣散”,中午服用疗效佳的“午时茶”,对于“补肾阳的药,宜晨起服;补肾阴的药,宜黄昏服”等,都是为遵循自然界与人体之间阴阳平衡消涨规律而定的。

    服药时间

    一般而言,服用中药宜在饭前,但若是含有一些对胃肠有刺激性或带有消食作用的药剂,就应调整到在饭后服用了。补益药、驱虫药宜在空腹时服用,镇静安神的药剂,在睡前半小时吃会疗效最为明显。治疗慢性病的丸、散、膏、丹、酒剂应该每日定时送服,如果患的是急性疾病,服药就不要去拘泥于这些时间限制了。

    中药汤剂通常将一剂分为二服或三服。病情紧急时可以选择一次服,有时根据需要,可隔四小时左右服用一次,日以继夜,以保证药力持续作用于患处。如遇特殊情况,亦可一日连服两剂,增强药效,使病情在第一时间得到控制。另外,像治疗温病的退烧药可以选择一天数次;通便、清暑的药剂,有的可以煎汤代茶饮,这就没有严格的时间限制了。 还有一些特殊的药物,对服用时间和方法很有讲究,比如需天明前冷服收效好的“鸡鸣散”,中午服用疗效佳的“午时茶”,对于“补肾阳的药,宜晨起服;补肾阴的药,宜黄昏服”等,都是为遵循自然界与人体之间阴阳平衡消涨规律而定的。
, 百拇医药
    此外,疾病部位不同,服药时间也应有别。如治疗上焦疾病的,宜在饭后服药;治疗下焦疾病的,则宜在饭前服药。而病在骨髓、四肢者,宜在晚间吃饱饭后和在早晨空腹服药。但无论饭前饭后服药,都应略有间隔,1-2小时为宜。

    服药方法

    汤剂一般多用温服,其中,发汗解表药除温服外,还需在服药后配合热汤、热粥等,使人微微发汗,以助药力。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发汗并不是指让人“大汗淋漓”,不然是会耗伤正气,有伤身体的。

    常规的服药方法是:热证用寒药,宜冷服;寒症用热药,宜热服。不过,有很多时候,我们所患的疾病是寒热错杂,相互推拒的,这时就有可能会出现服药后呕吐等情况。所以,建议患者就医时,多与医生沟通,说明自己的感受,使医生在对症下药的同时,推荐适合个人症状的服药方式。一般情况下的如服药出现呕吐现象,可以通过先服少许鲜姜汁,嚼几块陈皮,然后再服送汤药来缓解,频饮少进冷服也是缓解呕吐症状的方法之一。
, 百拇医药
    服用剂量

    成人内服量在100-200ml比较合适。容易出现服药呕吐的患者应采取先少后多,分多次服用的方法。给孩子服用的药物,可以采取浓缩体积、少量多次的方式,中药味苦,应该多鼓励夸奖孩子,引导孩子缓慢服药,绝对不可以急促灌药,以免药物误入气管发生危险。

    服药禁忌

    古人根据经验,总结出不同药物的食物禁忌。如《金匮要略》、《备急千金要方》等书中记载“处方若有天门冬当忌鲤鱼;大蒜、生葱忌蜂蜜;苍耳子忌酒;熟地忌萝卜;菟丝子忌兔肉;牛膝忌牛肉;黄连、桔梗忌猪肉;牡丹忌葫荽;肉桂忌生葱;生菜、茯苓忌醋;土茯苓忌茶”。这些细节都是大家平时很容易忽略的问题,如果在医院开了中药方剂,就要在生活中留心注意。

    叮咛

    服清热药时,不宜食用葱、蒜、胡椒、狗肉、羊肉等辛热食物;

    服用温热药时,忌生冷;

    小儿感冒或出疹未透时,不宜食用生冷、酸涩、油腻食物;

    治气滞证。不宜食用豆类、白薯、牛奶;

    哮喘、过敏性皮炎的病人,应少吃猪头肉、羊、鱼、虾、蟹等腥燥食物。, 百拇医药(陈 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