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医药学刊》 > 2007年第4期
编号:11454762
溃疡性结肠炎痰瘀病机要素探析
http://www.100md.com 2007年4月1日 王希利 彭艳红 孙明祎 姜兆荣
第1页

    参见附件(207KB,2页)。

     指导:石岩

    摘要:溃疡性结肠炎中医病机复杂,笔者基于中医基础理论,结合现代研究成果及临床观察,提出肺脾功能失调、痰瘀阻络为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的主要病机之一。其中痰瘀作为溃疡性结肠炎发生发展过程中的病理产物与致病因素,在溃疡性结肠炎发病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深入溃疡性结肠炎痰瘀病机要素的研究,对探寻溃疡性结肠炎中医病因病机及证治规律具有较大意义。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痰浊;瘀血

    中图分类号:R576.6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717(2007)04-0720-03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以下简称溃结)是一种病因未明的结肠黏膜炎症,结、直肠癌的发病率显著高于一般人群[1]。目前本病尚无根治疗法,西医主要以采用类固醇激素及水杨酸类制剂控制炎症为治疗目标[2]。但存在不良反应、长期使用易产生副作用等[3]。溃结中医多以“泄泻”、“肠澼”、“滞下”、“痢疾”等论治,目前国内运用中医药治疗溃结取得了一定疗效,深入探寻中医病因病机及证治规律,将对有效治疗溃结起到积极作用。笔者基于中医理论,结合现代研究成果及临床观察,认为“肺脾功能失调、痰瘀阻络”为溃结(活动期)的主要病机之一。当致病因素侵袭人体,脾气虚、肺气不利,气机失调致瘀血内生;肺与大肠相表里,肺气不利,大肠传导失司,且肺失宣发肃降,脾气亏虚、脾失运化,造成津液代谢障碍,聚湿成痰,痰下注大肠,终致痰瘀互结、阻于肠络,血败肉腐、内溃成疡而致溃结的发生。痰瘀是溃结形成过程中肺脾功能失调的病理产物,又反过来作用于肺脾两脏,成为加重溃结证候的致病因素,临床表现变证丛生、反复发作、缠绵难愈。痰瘀在溃结的发生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深入开展溃结痰瘀病机要素研究对进一步探寻本病的病因病机及证治规律有较大意义。

    1痰瘀病机要素的中医理论研究

    溃结活动期常见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周身困重、舌红苔腻、脉弦滑等证候,肠镜下常见局部红肿、糜烂、溃疡等病变,且病程长、易反复发作、缠绵难愈,符合痰湿瘀血的黏滞、重浊、疼痛、出血致病特点。

    痰是人体水液代谢障碍所形成的病理产物,与肺脾两脏功能失调密切相关。因肺主治节,肺气不利,肺失宣发肃降,津液不布,水道不利,可聚水为痰;又脾主运化,脾胃受伤,运化无权,则水湿内停,凝聚成痰,痰下注大肠,与瘀血互结,影响大肠传导终致本病发生。《医门法律》中:“痰泻,或泻或不泻,或多或少,此因痰留肺中,以致大肠不固。”即指出了痰与本病的密切联系。痰又可随气,内而五脏六腑、外而四肢百骸,停留于各处引起不同的表现,使得本病变证丛生,临床可并见痹证、口疮、白涩症、黄疸等,应验了“百病多因痰作祟”之说,亦如《类证治裁》中所说:“痰在肺则咳,在胃则呕,在心则悸,在肝则眩,在肾则冷,在胸则痞,在胁则胀,在肠则泻,在经络则肿,在四肢则痹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07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