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医药学刊》 > 2007年第4期
编号:11454926
综合辨治思维能力
http://www.100md.com 2007年4月1日 丁慧芬
第1页

    参见附件(198KB,2页)。

     摘要:针对中医院校学生普遍存在的医学理论与临床实践脱节状况,我们开展了辨证思维能力训练课,通过对临床病案的分析,强化学生对中医各种辨证 方法的运用,提升临床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训练内容上,注重中医辨治思维能力和病证结合辨治能力两方面;在训练方案上,采用案例教学,从单病证病例入手,上升到多病证病例及疑难病例等综合辨治思维训练。

    关键词:辨治思维能力;课堂训练;辨证思维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717(2007)04-0802-02综合辨治思维能力训练,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医学知识,熟练掌握中医辨证理论,认识和处理临床实际诊疗问题的思想方法。正确的辨证思维是连接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医学理论的临床实践应用能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通过课堂分类、分步解析临床实际病案的形式,对学生进行综合辨治思维能力训练,达到临证时能准确选择辨证方法,熟练概括病因病机,形成完整的病证诊断,从而确立治法,完成临床处方用药的要求。

    1训练内容

    1.1中医辨治思维能力

    即熟练掌握中医辨证理论和各种辨证方法在临床综合运用的能力。清代名医叶天士言:“医道在乎识证、立法、用方,此为三大关键。”精要概括了中医临床辨证论治思维的全过程,突出了中医临床辨治思维的一般程序和步骤。1.1.1识证证的诊断来自症候的准确收集和分析处理。症候包括症状和体征两大部分,中医认为“有诸内必形诸外”,识证的过程即辨证求因的过程。通过收集病史资料、分析四诊结果,推论病因病机,明辨病位,病性,病势,主次,真假,标本缓急等,完成由感觉到知觉的思维活动,从而达成证的诊断。识证的基本过程可概括为以下几方面。

    ①审证:首先要明确主诉、现病史与既往史的关系。主诉是病人就诊时最痛苦的症状或体征(即主症)。现病史是当前所患病证的病史,包括就诊疾病从起病到就诊时病情演变和诊治的全部过程,以及就诊当时的全部症状(即现症)。既往史是过去所患疾病的病史,包括既往身体状况,曾患疾病及其诊治的主要情况等。其次在明确现症的基础上,要抓主证、辨兼证,明确主次关系。临床病案多错综复杂,往往多证同见,审证的关键在于抓主证,明确主证即可确定病名诊断;同时还要辨兼证,主证、兼证综合分析方可完善证型的确立。

    ②求因:根据病史资料对现症进行综合分析,以象测藏,由果论因,推求病因病机,这是中医重要的临床思维形式。在审证求因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可用八纲辨证对现症进行分析,明确病变的表里、寒热、虚实,归纳阴阳属性。如外感病初起阶段多表现为表证,进一步发展则可变为里证;而内伤杂病一般都属里证。用八纲辨表里可明确病位及病势,辨寒热虚实可明确病因病性。八纲辨证具有纲领性强、适用面广的特点,可用于临床各科各种疾病的辨证,是中医辨证的最基本要求。通过八纲辨证可掌握病证要领,确定类型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98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