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学说与抑郁性神经症证治研究(1)
摘要:抑郁性神经症是临床常见的精神障碍,其反复发作性常为医、病两家所苦。从仲景伤寒学说出发,从营卫失常及少阳枢机不利角度探讨抑郁性神经症的发病,并指出了该病不同发病阶段的治疗原则及方药,以资医者借鉴。
关键词:伤寒论;伤寒学说;抑郁性神经症;证治研究
中图分类号:R749.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717(2007)09-1893-02
抑郁性神经症是临床常见的精神障碍,除了有神经症的共同特征外(如痛苦、焦虑、易激惹、恐怖、强迫等),还有抑郁引发的认知、躯体、情绪诸方面的症状。其反复发作性常为医、病两家所苦。1993年我国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显示抑郁性神经症的患病率为3.02‰。
《伤寒论》为东汉张仲景所撰之临床巨著,上溯《素问》、《难经》、《胎胪药录》等经典,创立了六经辨证论治体系,为后世尊为医者必学经典,其所载方,被尊为经方。惜后世之世,咸以该书为外感专著,而大大限制了其在内科杂病中的应用。元代王安道说:“读仲景书,当求其立法之意,苟得其所以立法之意,则知其书足以为万世法,而后人没能加没能外矣。”朱丹溪说:“仲景诸方,实万世医门之规矩准绳也,后之欲为方圆平直者,必于是而取焉。”柯琴亦指出:“伤寒钤百病”,“六经之为病,不是六经之伤寒,乃六经分司诸病之提纲,非专为伤寒一证立法”。可见六经辨证系统实不分外感、伤寒皆可应用。其所阐述的六经辨证论治理论为中医学辨证论治的一般规律,对临床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 百拇医药
《伤寒论》中未见抑郁性神经症病名,然其中所描述部分症状却与后者常见证候群相类似,现代亦有应用其方如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小建中汤而愈此病者,有鉴于此,本文遂试以伤寒仲景学说探讨其中医内在发病机理及发病规律,以冀对中医辨证论治本病提供一些借鉴。
1 《伤寒论》与抑郁性神经证的常见症状
抑郁性神经症的常见的精神症状群由若干部分组成,基本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缺失和精力减退及植物神经功能的障碍如胃肠道不适、失眠和查不清原因的躯体症状。《伤寒论》类此症状论述颇详。
《伤寒论》中有关情绪低落类似的症状有:“烦”、“心烦”、“心中烦”、“微烦”、“小烦”、“虚烦”、“烦逆”、“益烦”、“暴烦”、“自烦”、“烦闷”、“懊憾”、“郁郁微烦”、“烦乱”、“心愦愦”、“胸胁苦满”、“胸满”等;有关兴趣缺失的类似症状有“嘿嘿”、“郁郁”;有关精力减退的症状有:“虚赢少气”、“短气”、“身蜷”、“多眠睡”。而有关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则更为多见:“腹胀满”、“腹满”、“腹微满”、“心腹满”、“胁下硬满”、“心下悸”、“脐下悸”、“气上冲胸”、“气上冲喉咽”、“气上撞心”、“心下痞”、“心下满”、“心下逆满”、“下利”、“下利清谷”、“大便溏”、“大便乍难乍易”等。对失眠的描述有“不得卧”、“不得眠”、“不得卧寐”、“不欲卧”等。另外对一些查不清原因的躯体症状的描述也颇多,如“叉手自冒心”、“起则头眩”、“身嗣动”、“眩冒”等,在此不一一尽述。
, 百拇医药
2 营卫失常与抑郁性神经症的发病
营卫学说首见于《内经》,发挥于《伤寒论》,完善于后世。《素问·痹论篇》云:“荣者,水谷之精气也,和调于五脏,洒陈于六腑,乃能人于脉也。故循脉上下,贯五脏,络六腑血。卫者,水谷之悍气也。其气慓疾滑利,不能入于脉也,故循皮肤之中,分肉之间,熏于肓膜,散于胸腹。”指出了营卫性质的异同、功能和分布。接着又指出了营卫受损的后果,如《素问·逆调论篇》指出:“荣气虚则不仁,卫气虚则不用,荣卫俱虚,则不仁且不用,肉如故也。”张仲景精思发微,在其《平脉法》中提出:“营卫流行,不失衡铨。肾治,心洪,肺浮,肝弦,次自经常,不失铢分”,其后又指出:“营卫不相将,三焦无所仰”,进一步揭示出不仅太阳之表有营卫,三焦所属部位也有营卫活动。并多次运用营卫学说治疗伤寒外感病,对内科杂病亦有所启示。后世卫气营血学说亦是据此创立。
太阳为六经之首,为一身之藩篱,主表而统营卫,其腑为膀胱。仲景所阐述的太阳是指膀胱、肺、胃、心、肾及其相应经脉相互配合下所产生之气,故称“太阳之气”,若从部位而言,可称“表气”,若从功能而言,又可称之“卫气”,三者名异而实同。卫气秉于先无,由肾中阳气所化生,故云“卫出于下焦”。《灵枢·营卫生会》曰:“人受气于谷,谷人于胃,以传于肺”,膀胱为太阳之腑,膀胱有储存与调节津液,经肾阳蒸发温煦,复化气上升于肺,靠肺气宣发而敷布于体表,故曰“卫开发于上焦”,膀胱储存之津液,又必赖脾胃化生与充养,故有“卫滋养于中焦”之说。《灵枢·营卫生会》又云“营出于中焦”,“五脏六腑皆以受气,其清者为营,浊者为卫”。营即为血,卫即为气,卫气循行于其表而卫外,营气行于脉中,内养五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曰:“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脾胃功能正常,水谷精微才能化生营卫之气,五脏六腑才能得以充养.五脏之神才能维持正常活动。可见,营卫实与膀胱、心、肺、脾胃、肾、三焦等脏腑息息相关,营卫失和,则膀胱气化不利,三焦水火失常,心、肺、脾胃、野功能亦受影响,此即“审查卫气,为百病母”之精义所在。
, http://www.100md.com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曰:“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素问·举痛论篇》日:“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若其人忧思过度,伤及脾胃,则营卫生成不及,导致五脏六腑失养,五气化生不及,顿生情志之变,此亦即《素问·调经论篇》所云“夫心藏神,肺藏气,肝藏血,脾藏肉,肾藏志,而此成形。志意通,内连骨髓,而成身形五藏。五藏之道,皆出于经隧,以行血气,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或者思虑暗耗心血,心营受伤而卫气内伐,心神受扰则“目不暝”、“心烦不得卧”、“不得眠”。心神为五志之所大主,心神受扰,则易变生情志异常。故《难经》有“损其心者,调其营卫”之论。钱璜云:“夫卫气者,昼行于阳,夜行于阴,故阳气尽则寐,阴气尽则寤”,若营卫失和,阳不入阴,亦可导致寤寐失常,此亦为抑郁性神经证患者常见之症状。
3 少阳枢机不利与抑郁性神经症的发病
少阳包括手少阳三焦、足少阳胆,并分别与手厥阴心包、足厥阴肝相表里。《灵枢·本枢》曰:“三焦者,中渎之府也,水道出焉。属膀胱,是孤之府也。”指明了三焦的实质。《难经》进一步说明:“三焦者,水谷之道路,气之所终始也”。并指出:“有原气之别焉,主持诸气,有名而无实”。胆附于肝,内藏胆汁,司相火而主疏泄,故《灵枢·本经》称其为“中精之腑”。
少阳经脉行于人身之两侧,胁肋部,居于太阳、阳明之央界,主半表半里,外可从太阳之开,内可从阳明之间,具有表里出人枢轴的作用,故曰“少阳枢机”。少阳枢机的作用, http://www.100md.com(林晓冰 汪玉梅 张横柳)
关键词:伤寒论;伤寒学说;抑郁性神经症;证治研究
中图分类号:R749.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717(2007)09-1893-02
抑郁性神经症是临床常见的精神障碍,除了有神经症的共同特征外(如痛苦、焦虑、易激惹、恐怖、强迫等),还有抑郁引发的认知、躯体、情绪诸方面的症状。其反复发作性常为医、病两家所苦。1993年我国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显示抑郁性神经症的患病率为3.02‰。
《伤寒论》为东汉张仲景所撰之临床巨著,上溯《素问》、《难经》、《胎胪药录》等经典,创立了六经辨证论治体系,为后世尊为医者必学经典,其所载方,被尊为经方。惜后世之世,咸以该书为外感专著,而大大限制了其在内科杂病中的应用。元代王安道说:“读仲景书,当求其立法之意,苟得其所以立法之意,则知其书足以为万世法,而后人没能加没能外矣。”朱丹溪说:“仲景诸方,实万世医门之规矩准绳也,后之欲为方圆平直者,必于是而取焉。”柯琴亦指出:“伤寒钤百病”,“六经之为病,不是六经之伤寒,乃六经分司诸病之提纲,非专为伤寒一证立法”。可见六经辨证系统实不分外感、伤寒皆可应用。其所阐述的六经辨证论治理论为中医学辨证论治的一般规律,对临床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 百拇医药
《伤寒论》中未见抑郁性神经症病名,然其中所描述部分症状却与后者常见证候群相类似,现代亦有应用其方如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小建中汤而愈此病者,有鉴于此,本文遂试以伤寒仲景学说探讨其中医内在发病机理及发病规律,以冀对中医辨证论治本病提供一些借鉴。
1 《伤寒论》与抑郁性神经证的常见症状
抑郁性神经症的常见的精神症状群由若干部分组成,基本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缺失和精力减退及植物神经功能的障碍如胃肠道不适、失眠和查不清原因的躯体症状。《伤寒论》类此症状论述颇详。
《伤寒论》中有关情绪低落类似的症状有:“烦”、“心烦”、“心中烦”、“微烦”、“小烦”、“虚烦”、“烦逆”、“益烦”、“暴烦”、“自烦”、“烦闷”、“懊憾”、“郁郁微烦”、“烦乱”、“心愦愦”、“胸胁苦满”、“胸满”等;有关兴趣缺失的类似症状有“嘿嘿”、“郁郁”;有关精力减退的症状有:“虚赢少气”、“短气”、“身蜷”、“多眠睡”。而有关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则更为多见:“腹胀满”、“腹满”、“腹微满”、“心腹满”、“胁下硬满”、“心下悸”、“脐下悸”、“气上冲胸”、“气上冲喉咽”、“气上撞心”、“心下痞”、“心下满”、“心下逆满”、“下利”、“下利清谷”、“大便溏”、“大便乍难乍易”等。对失眠的描述有“不得卧”、“不得眠”、“不得卧寐”、“不欲卧”等。另外对一些查不清原因的躯体症状的描述也颇多,如“叉手自冒心”、“起则头眩”、“身嗣动”、“眩冒”等,在此不一一尽述。
, 百拇医药
2 营卫失常与抑郁性神经症的发病
营卫学说首见于《内经》,发挥于《伤寒论》,完善于后世。《素问·痹论篇》云:“荣者,水谷之精气也,和调于五脏,洒陈于六腑,乃能人于脉也。故循脉上下,贯五脏,络六腑血。卫者,水谷之悍气也。其气慓疾滑利,不能入于脉也,故循皮肤之中,分肉之间,熏于肓膜,散于胸腹。”指出了营卫性质的异同、功能和分布。接着又指出了营卫受损的后果,如《素问·逆调论篇》指出:“荣气虚则不仁,卫气虚则不用,荣卫俱虚,则不仁且不用,肉如故也。”张仲景精思发微,在其《平脉法》中提出:“营卫流行,不失衡铨。肾治,心洪,肺浮,肝弦,次自经常,不失铢分”,其后又指出:“营卫不相将,三焦无所仰”,进一步揭示出不仅太阳之表有营卫,三焦所属部位也有营卫活动。并多次运用营卫学说治疗伤寒外感病,对内科杂病亦有所启示。后世卫气营血学说亦是据此创立。
太阳为六经之首,为一身之藩篱,主表而统营卫,其腑为膀胱。仲景所阐述的太阳是指膀胱、肺、胃、心、肾及其相应经脉相互配合下所产生之气,故称“太阳之气”,若从部位而言,可称“表气”,若从功能而言,又可称之“卫气”,三者名异而实同。卫气秉于先无,由肾中阳气所化生,故云“卫出于下焦”。《灵枢·营卫生会》曰:“人受气于谷,谷人于胃,以传于肺”,膀胱为太阳之腑,膀胱有储存与调节津液,经肾阳蒸发温煦,复化气上升于肺,靠肺气宣发而敷布于体表,故曰“卫开发于上焦”,膀胱储存之津液,又必赖脾胃化生与充养,故有“卫滋养于中焦”之说。《灵枢·营卫生会》又云“营出于中焦”,“五脏六腑皆以受气,其清者为营,浊者为卫”。营即为血,卫即为气,卫气循行于其表而卫外,营气行于脉中,内养五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曰:“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脾胃功能正常,水谷精微才能化生营卫之气,五脏六腑才能得以充养.五脏之神才能维持正常活动。可见,营卫实与膀胱、心、肺、脾胃、肾、三焦等脏腑息息相关,营卫失和,则膀胱气化不利,三焦水火失常,心、肺、脾胃、野功能亦受影响,此即“审查卫气,为百病母”之精义所在。
, http://www.100md.com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曰:“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素问·举痛论篇》日:“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若其人忧思过度,伤及脾胃,则营卫生成不及,导致五脏六腑失养,五气化生不及,顿生情志之变,此亦即《素问·调经论篇》所云“夫心藏神,肺藏气,肝藏血,脾藏肉,肾藏志,而此成形。志意通,内连骨髓,而成身形五藏。五藏之道,皆出于经隧,以行血气,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或者思虑暗耗心血,心营受伤而卫气内伐,心神受扰则“目不暝”、“心烦不得卧”、“不得眠”。心神为五志之所大主,心神受扰,则易变生情志异常。故《难经》有“损其心者,调其营卫”之论。钱璜云:“夫卫气者,昼行于阳,夜行于阴,故阳气尽则寐,阴气尽则寤”,若营卫失和,阳不入阴,亦可导致寤寐失常,此亦为抑郁性神经证患者常见之症状。
3 少阳枢机不利与抑郁性神经症的发病
少阳包括手少阳三焦、足少阳胆,并分别与手厥阴心包、足厥阴肝相表里。《灵枢·本枢》曰:“三焦者,中渎之府也,水道出焉。属膀胱,是孤之府也。”指明了三焦的实质。《难经》进一步说明:“三焦者,水谷之道路,气之所终始也”。并指出:“有原气之别焉,主持诸气,有名而无实”。胆附于肝,内藏胆汁,司相火而主疏泄,故《灵枢·本经》称其为“中精之腑”。
少阳经脉行于人身之两侧,胁肋部,居于太阳、阳明之央界,主半表半里,外可从太阳之开,内可从阳明之间,具有表里出人枢轴的作用,故曰“少阳枢机”。少阳枢机的作用, http://www.100md.com(林晓冰 汪玉梅 张横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