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医药学刊》 > 2007年第9期
编号:11506535
论中医气化观(2)
http://www.100md.com 2007年9月1日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07年第9期
     左耳、右耳;相表里脏腑的脏上位、腑下位。(生命结构成左右镜象,在现代生命科学中叫生命的手性)

    (3)功能的差别:阳化气、阴成形;兴奋、抑制;收缩、舒张;同化、异化;营气襦养于内,卫气防护于外等。

    所以,明代医家张介宾,在《类经附翼·医易义》一书中有言:“乃知天地之道,以阴阳二气而造化万物;人身之理,以阴阳二气而长养百骸”。差别就是阴阳,差别造就了阴阳,大千世界元气归一,但每一气化都是特化,产生出新属性。所以古希腊赫拉克利特说:“差别是谐和的本质”。

    4 从五行透视气化之序

    《国语·周语》:“天地之气,不失其序”。

    宇宙变而成章,化而有序。五行,产生于人类对自身五指的应用与崇拜。五行理论,是中医视野对自然万物演化程序的本质透视。五行的木、火、土、金、水,实际表示同源自组织物质系,五个彼此有重大差别的演化过程。对于生命体,五行是生殖之精,在元气推动下,生命气化的程序表达。五行,是统一精元在气化过程中显示的五大序态。是一气五态,五类属性。既表达物质层上的含义,同样也表达属性层上的差别。正象《春秋繁露·五行相胜》所言:“天地之气,合而为一,分而阴阳,判为四时,列为五行”。五行,是太一元气,以阴阳为反属性气化的五个变态,《御纂性理清义·卷一》载有“有太极则一动一静而两仪分,有阴阳则一变一合而五行具。”

    对于人体,脏腑演化,就是统一精元物质,按照五行序数而有规律的演化过程。这一点,在内源性“五脏、五腑”.与外源性的奇恒之府“骨骼”上,表现得如此清楚:

    脏腑的演化,完全按照《易经》揭示出的“一阴一阳之谓道”而演化,并与五行研究揭示出的五过程性,高度吻合,堪称生命演化奇迹。

    基于腔肠类动物统一的“腔肠” ......
上一页1 2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632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