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医药学刊》 > 2007年第12期
编号:11532099
胃脘痛患者胃黏膜超微结构研究及中医“脾-线粒体相关”理论探讨(2)
http://www.100md.com 2007年12月1日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07年第12期
胃脘痛患者胃黏膜超微结构研究及中医“脾-线粒体相关”理论探讨

     内质网未见扩张,但细胞表面有明显的伪足伸出,见图7。

    3讨论

    3.1从生理病理角度看线粒体与“脾”的联系

    3.1.1胃主受纳脾主运化

    《内经》指出:“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中医认为:饮食入胃,先经过胃的腐熟,然后下输小肠,在小肠进行消化,分清别浊,浊者(糟粕)则变成粪便排出体外,清者(水谷精微物质)则上输于脾,通过脾的运化,产生水谷之气而充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可见,脾的主要功能是将经过小肠消化的水谷精微物质作进一步的运化。

    从现代医学角度来认识,食物中的营养物质,经小肠吸收后,由血液输送到全身的组织细胞之中,主要是在细胞内的线粒体进行生物氧化,产生能量。John·w·金布尔教授曾形象地指出“线粒体的功能是很清楚的,它们含有进行食物氧化所需的酶,因而线粒体可以把各种食物的潜能转化成能为细胞用来实现它的各种功能活动的能。”从中医角度来看,只有“脾”才有这种转化的功能。由此可见,中医脾的功能与线粒体的功能非常近似。

    脾除具有运化水谷精微的功能外 ......
上一页1 2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220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