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医药学刊》 > 2008年第1期
编号:11646648
太阴病脾虚寒湿证大鼠模型的建立与机理探讨(1)
http://www.100md.com 2008年1月1日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08年第1期
太阴病脾虚寒湿证大鼠模型的建立与机理探讨
太阴病脾虚寒湿证大鼠模型的建立与机理探讨
太阴病脾虚寒湿证大鼠模型的建立与机理探讨
太阴病脾虚寒湿证大鼠模型的建立与机理探讨
太阴病脾虚寒湿证大鼠模型的建立与机理探讨
太阴病脾虚寒湿证大鼠模型的建立与机理探讨

     摘要:目的:探求太阴病脾虚寒湿证客观性辨证指标。方法:实验大鼠连续14天每日经口灌服大黄与猪油造太阴病脾虚寒湿证模型。观察该模型大鼠的活动、体温等基本情况;取大鼠血用闻苯三酚法测大鼠小肠对D-木糖(D xylose)的吸收功能,能量代谢相关酶钠-钾-ATP酶(Na+-K+-ArPase)活性并观察胃、肝、脾、胰腺、小肠、结肠组织形态学改变。结果:模型大鼠活动减少,体温略低。小肠吸收D-木耱的功能减弱,Na+-K+-ATP酶的活性降低,胃黏膜萎缩,小肠肠上皮细胞轻度肿胀,肝细胞明显萎缩、肝细胞排列紊乱,胰腺细胞深染、内外分泌腺基本正常,结肠细胞核固缩、排列紊乱,脾脏体积显著缩小、脾小体数目减少。结论:D-木糖的吸收率,Na+-K+-ATP酶的活性以及胃、肝、小肠、脾、结肠的部分组织形态学改变可作为此证的客观诊断指标。

    关键词:太阴病;脾虚寒湿证;动物模型;机理

    中图分类号:R-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717(2008)01-0058-03

    《伤寒论》辨太阴病脉证并治,实质是辨太阴证范畴内的脾虚寒湿证等若干由具体病位与病性之证素所构成的证 ......
1 2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042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