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认识及对待中医学(2)
2.3技术创新以人为本“余子万民,养百姓,而收租税;余哀其不给,而属有疾病。余欲勿使被毒药,无用砭石,欲以微针通其经脉,调其血气,……必明为之法,……先立针经”[1]。百姓生病,精神和经济负担较重,考虑到这一点,作为百姓之“父母”、“医国”之君的黄帝,希望医工直接使用简便适宜的“微针”技术,代替“药石”来医治病人,相对减轻病人负担。同时,为保障中医“微针”理论与技术持续发展的利益,黄帝提出必须“立针经”,进行规范建设。但是,以减轻百姓医药环节费用负担为目的,提高医疗服务社会效益的中医“微针”技术创新改革,病人要享受到它的成果,关键还在于医工的水平。因为,“用针之要,在于知调阴与阳。…上工平气,中工乱脉,下工绝气危生。故曰:下工不可不慎也”[1]。2.4综合干预辨证施药“西方者,……其病生于内,其治宜毒药。故毒药者,亦从西方来”[1]。“毒药攻邪”[1]。药物疗法也是中医主要的诊疗技术之一,但中医并不主张滥用药物,伤人正气,而是根据世道变化发展与人的实际需要,辨证施药。“自古圣人之作汤液醪醴者,以为备耳,夫上古作汤液,故为而弗服也。中古之世,道德稍衰,邪气时至,服之万全”,“当今之世,必齐毒药攻其中,馄石、针灸治其外也”[1]。为何?当今之世,风云变幻,气候失常与人精神心理失衡交织,内科奇难杂症增多。“乱世用重典”,即使这样,“毒药”也只是对付这些重大疾病的其中一个武器,“故圣人杂合而治,各得其所宜”[1]。
“疾虽久,犹可毕也。言不可治者,未得其术也”[1]。中医“治未病”的优势体现在“病为本”与多样化“简便验廉”诊疗技术综中华中医药学刊合控制相结合,因为符合医学科技发展与人文关怀统筹兼顾的法则,“智者有余”,所以中医可以长久,千百年来而不衰。古人对“不病—治未病”的认识深刻,论著丰富,中医药是一个宝库,有待挖掘,就是这个道理。作为中医药科教工作者,从上古圣人的教义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7287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