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漱口方防治院内口腔真菌感染的临床观察(2)
3.3口腔真菌检出结果
见表3。
3.4治疗前后患者观察指标比较
3.4.1预防效果比较见表4。
表4预防组1周后咽拭真菌培养结果比较
组别(+)(-)合计(+)%P值预防组126182.50预防组21361968.42P
根据统计学分析,治疗组1一周后真菌培养转阴率为58.82%,而预防组2转阴率为43.75%,两组χ2检验,P>0.05,无统计学意义。
3.4.3中药疗效分析见表6。
根据统计学分析,使用中药漱口方各组(预防组1、治疗组1)用药前真菌培养阴性率为51.43%,而用药后阴性率上升至74.29%,两组χ2检验,0.010.05)。所有中药漱口方治疗患者未分组,比较用药前后真菌培养结果发现,用药前阴性率为51.43%,而用药后阴性率升至74.29%,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0.010.05)。
4讨论
我国古代虽无真菌感染的病名,但对真菌感染的认识早已有之,如口腔念珠菌感染、皮肤真菌感染、真菌性肠炎,分别谓之“鹅口疮”、“湿疹”、“泄泻”;念珠菌性外阴炎、阴道炎属“阴痒”、“带下”范畴;而肺部真菌感染分述于“咳嗽”、“胸痛”、“虚劳”、“肺痿”及“风温”之中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831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