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理伦探讨 > 专家讲坛
编号:11674453
论《黄帝内经》生态医学思想(1)
http://www.100md.com 2008年5月1日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08年第5期
     摘 要:《黄帝内经》将人的生命活动放在自然和社会的生态环境来考察,集生态医学与心身医学为一体,建立了以五脏为核心,外以适应自然、社会,内以调节心身机能的天地人“三才医学模式”,并贯穿于基本概念、理论和临床方法之中,这不仅在学术上有其生命科学和医学科学的研究价值,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更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生态医学;自然生态;社会生态;五脏

    中图分类号:R221.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673-7717(2008)05-0938-04

    The Theory of Ecological Medicine in HuangDi NeiJing

    
, http://www.100md.com
    LIU Suining,YAN Jian hua,GUO hua,ZHANG Junling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Beijing 100029,China)

    Abstract:HuangDi NeiJing investigated vital movement of people in natural and sodi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setted ecological medicine and psychosomatic medicine as one,bulidedfive internal organs as the core,"SanCai medical model" within the Heaven,Earth,The human beings in order to adapt to the natural,social and regulate physical and psychological function,at the same time those theories penetrated the basic concepts,theories and methods of clinical,so this is not only in their academic life science and medical science research value in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integrating more practical significance.
, 百拇医药
    Keywords:ecological medicine;natural ecosystem;social ecosystem;five solid organs

    人类在与疾病斗争的历程中,经历了神灵医学→自然哲学医学→生物医学模式。东西方医学都于公元前后相继建立了自然哲学医学模式,西方医学约在17世纪向生物医学的轨迹发展,而东方的中医学,依然沿着自然哲学医学继续前进,表现了其极强的生命力。这是因为中医学中自然哲学思想的实用性、合理性、科学性及当时的先进性所赋予的。正是由于中医学中自然哲学的多学科内涵,所以中医经典著作《内经》在研究人类生命活动中,发明了从自然和社会生存环境认识生命体及其生命活动的方法,综合多因素考察人体健康与疾病,提出了天然药物、食物和精神心理疗法调节人与其生存环境关系防病治病的生态医学模式。故《素问•著至教论》要求为医者要“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常久”,形成了“三才医学”。

    本文即从人和自然、社会耦合为一体形成的生态系统探讨人之生理活动、病理变化模式,论证疾病防治原理、原
, http://www.100md.com
    则,以期提高中医工作者的文化与科学自觉,也为人类医学的发展提示新的视角。

    1 人与自然环境的生态关系

    人与自然的关系,首先体现在人类是由自然界演化而生成的,如《素问•宝命全形论》曰:“人生于地,悬命于天,天地合气,命之曰人。”天在上,地在下,天地之中,气交之分,是人类生存的大气圈,正如《素问•六微旨大论》所谓:“天枢之上,天气主之;天枢之下,地气主之;气交之分,人气从之,万物由之。”因此,人与万物一样“沉浮于生长之门”(《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上据于天,下根于地,无时无地不受天地影响。而天地对人的影响,如《灵枢•本神》所谓:“天之在我者德也,地之在我者气也,德流气薄而生者也。”这里的“德”是指天赋予人的生机和条件,如一年之四季,顺序递迁,循环往复,万古不变以及阳光、空气、雨露等;“气”是指给人类提供的各种物质条件,如饮食、水分、各种矿物质等,从而将人与天地耦合为一个生态整体。在这个生态大系统中,主要是天地对人的影响,而人的活动对于天地也有影响,但反过来又作用于人,此事今已知之。其中天对人的影响最重要的是四季周期的变化,地对人的影响则有不同地域水土、地势的差异。
, 百拇医药
    四季递迁,其主气风寒暑湿燥火的周期性变化,内容包括温度、湿度、气压以及光照、辐射、空气成分等物理、化学和生物条件的有序“涨落”。人类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必须适应这种周期变化,因而成为人类生存条件之一,是人类自然生态环境的重要方面。正常的气象条件与气候变化,即所谓的“风调雨顺”,是健康的基本保障;如果气候变化过于剧烈、气象条件恶劣,成为“六淫”乃至疫邪,《内经》称为“虚邪贼风”,就会致病。故《灵枢•百病始生》曰:“其中于虚邪也,因于天时,与其身形(正气不足),参以虚实,大病乃成。”中医所说的外感病,春有风温、春温,夏有暑温、暑湿,秋有秋燥,冬有伤寒,四季有应时感冒,便与季节有密切关系,即使非单纯六淫之邪引起的温疫病,也与气候因素有关。其中涉及众多生物学环节,如多种致病的病原体,其产生、繁殖、传播以及必要的中间宿主的作用,也都与季节有关。

    中国古代的地理区划有五方和九州二说,都将我国西、北高,东、南低的典型地理环境进行了分析。如《素问•异法方宜论》论述五方地理与气候、水土、物产各有特点:“东方之域,天地之所始,鱼盐之地,海滨傍水”;“西方者,金石之域,沙石之处也,天地之所收引也,其民陵居而多风,水土刚强”;“北方者,天地闭藏之域也,其地高陵居,风寒冰冽”;“南方者,天地所长养,阳之所盛处也,其地下,水土弱,雾露之所聚也”;“中央者,其地平以湿,天地所以生万物也众”。这大致符合我国东南纬度低,气候温暖多湿;西北纬度高,气候寒冷干燥的地理气候特点。地理环境不同,物产不同,人们的生活习惯不同,从而形成了不同的体质与生理特点,因而好发疾病不同,发病特点也不同,故上篇又提出,东方“其民食鱼而嗜咸”“鱼者使人热中,盐者胜血,故其民皆黑色疏理,其病皆为痈疡”;西方“其民不衣而褐荐,其民华食而脂肥,故邪不能伤其形体,其病生于内。”其余三方不赘。又如,《素问•五常政大论》曰:“天不足西北,左寒而右凉,地不满东南,右热而左温”“东南方,阳也,阳者其精降于下,故右热而左温。西北方,阴也,阴者其精奉于上,故左寒而右凉。”故于治疗“西北之气散而寒之,东南之气收而温之。”西北寒冷,腠理常闭,内气不得泄,又多食牛羊之肉,故其体外寒内热;东南温热,腠理常开,内气常泄,故其体外热内虚。故同感外邪,西北之人宜“散而寒之”,东南之人宜“收而温之”。此外,《内经》还认识到同经纬度垂直高度之差,阴阳盛衰异,生化先后不同,对于寿命影响有别。由于古代社会、经济、交通欠发达,交往较少,形成封闭的生态环境,造成体质差异,因而有地区多发病,乃至特有的地方病。, http://www.100md.com(刘穗宁 烟建华 郭 华 张军领)
1 2 3下一页


    参见: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理伦探讨 > 专家讲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