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医药学刊》 > 2008年第11期
编号:11704608
从针刺十二经穴对健康人体表胃小肠电的影响探讨经穴与脏腑相关的特异性关系(2)
http://www.100md.com 2008年11月1日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08年第11期
从针刺十二经穴对健康人体表胃小肠电的影响探讨经穴与脏腑相关的特异性关系
从针刺十二经穴对健康人体表胃小肠电的影响探讨经穴与脏腑相关的特异性关系

     1.3.3行针手法

    所有穴位均以毫针直刺,腕、踝关节附近穴位深度0.3~0.8寸,肘、膝关节附近穴位深度0.8~1.5寸。针刺得气后,行捻转平补平泻手法,以针刺手法监测仪显示捻转角度为180度,频率为120次/min的参数左右捻转。

    1.3.4实验步骤

    受试者空腹静卧,接体表电极,开始同步记录电信号5min后,施术者针刺穴位得气后,行针5min出针,待受试者静卧5min后停止记录电信号,结束观察。每位受试者接受观察1次/天,每次1对穴位,12对穴位连续观察12天。

    1.4 观测指标

    观察胃、小肠电波形的变化,包括波形的振幅、频率、节律等的变化情况。测量胃电频率、胃电振幅均值;小肠电频率、小肠电振幅均值。

    1.5 数据处理

    检验各穴位“针前”、“针时”数据是否符合正态性及方差齐性,若符合正态性则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完全随机设计t检验,若不符合正态性则完全随机设计秩和检验、两独立样本秩和检验。运用SPSS13.0软件。

    2 结 果

    2.1 波形观察

    本实验受试者空腹胃电图主要表现为慢波,呈正弦波形,形状平缓,频率为3次/min左右,按照一定的节律运动,振幅变化范围为130~250μV。小肠电图慢波频率为8~12次/min,振幅变化范围为40~120μV。针刺穴位后,胃、小肠电图的波形普遍发生了变化,表现为振幅大幅度的增高、节律紊乱、频率加快,这种变化多是针刺给受试者带来的刺激所产生的干扰,多在针刺后1~2min内平稳,在持续行针时稳定在一定的范围内。人工观察针刺对慢波的影响直观上可分为振幅变化,节律变化,频率变化3种。

    2.1.1 波形振幅的变化有两种 对于胃肠电图振幅基础值偏低者,针刺足三里、养老、曲池穴后能使其上升(见图1、图2);针刺其他穴后 ......
上一页1 2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7087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