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医药学刊》 > 2008年第11期
编号:11704576
病证结合在中医辨证论治中的地位(2)
http://www.100md.com 2008年11月1日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08年第11期
     明、清时期对温病的认识有所创新,温病病种不断分化,种类增多,创立了温病独特的辨证方法。并将温病分为风温、春温、暑温等病种而进行治疗,并有叶桂的卫气营血辨证、吴瑭的三焦辨证、薛雪的论湿热病证,此开辟了外感热病治疗的新途径,形成了以卫气营血和三焦辨证论治为核心的温病病证结合论治体系。

    清代郑梅涧的喉科专著《重楼玉钥》是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典范,具备现代认识疾病的气息。书中阐述了咽喉解剖、生理病理及咽喉疾病的诊断治疗、转归、预后等。将36喉风“妙以一方统之,无不神验,故宜其秘也”,体现了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思想,将两者融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9]。

    1.2 近代之病证结合

    近代指1840年鸦片战争至新中国成立,这段时间随着西方医学传入中国,除了继承传统的病证结合外,又诞生了西医病与中医证的病证结合模式,唐容山《中西医汇通》及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等均是现代病证结合的雏形。以张锡纯为代表的中西医汇通派“师古而不泥古,参西而不背中”,在临床实践中探索出中西医结合的病证结合论治模式,书中介绍了以西医诊断命名的霍乱、痢疾、白喉等传染病,参考现代医学检查和化验结果,认为均与菌毒感染有关,提出了“当以解毒之药为主”的治疗原则[10],显示了西医辨病、中医辨证的施治模式。陆渊雷在《伤寒论今释》指出:“研究病理当从病,或从其病灶,或从其病菌,或从其所中之毒,西医所论详矣。商量治疗当从证……”。周雪樵曾讲道:“中医之所以能自立 ......
上一页1 2 3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784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