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现代医药卫生》 > 2007年第5期
编号:11404887
黄芪抗缺血再灌注损伤研究进展
http://www.100md.com 2007年3月1日 张春燕
第1页

    参见附件(304KB,2页)。

     文章编号:1009-5519(2007)05-0682-02 中图分类号:R34 文献标识码:A

    缺血再灌注损伤发生在溶栓治疗、动脉搭桥术、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器官移植和休克治疗等进程中。它可引起再灌注心律失常、心肌舒缩功能障碍及脑、肾、肝、肺、肠等多脏器损伤,是影响缺血治疗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黄芪是豆科植物,蒙古黄芪和膜荚黄芪以及同属近缘植物的干燥根,味甘,性微温,是常用的“扶正固本,补中益气”的中药材。近年来研究发现,黄芪能有效地对抗脏器缺血再灌注损伤。本文就有关研究概述如下。

    1 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是一种严重的心肌损伤,室性心律失常和心肌顿抑是其主要表现。廖氏等[1]通过观察黄芪注射液对家兔在体心脏急性MIRI时心功能的影响,发现与对照组相比较,黄芪组家兔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明显升高,丙二醛(MDA)含量降低;左室内压力变化最大速率(+dp/dtmax)及左室内压力峰值(LVSP)明显升高,左室舒张末期压(LVEDP)、左室射血时间(ET)及等容舒张期压力下降时间常数(T)明显降低;心功能明显得到改善。金氏等[2]通过对离体大鼠心脏缺血再灌注实验研究,亦证实了黄芪能显著减轻MIRI导致的心功能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提高心肌的抗氧化能力、清除自由基有关。赵氏等[3]应用黄芪预处理,观察其对缺血再灌注大鼠心肌细胞和内皮细胞形态学影响,从超微结构上证实了黄芪对缺血再灌注的心肌细胞和内皮细胞具有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稳定心肌细胞膜和线粒体结构和功能来实现的。体外实验研究还发现黄芪预处理不仅能够保护细胞中的SOD活性和超微结构,而且还能诱导心肌细胞热休克蛋白HSP70的表达,从而减少MIRI[4]。冯氏等[5]研究发现缺血再灌注后,凋亡的心肌细胞增加,同时伴有白细胞介素-1 (IL-1)、肿瘤坏死因子(TNF-α)、干扰素(IFN-γ)升高和白细胞介素-4 (IL-4)水平降低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304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