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现代医药卫生》 > 2007年第6期
编号:11404247
对1例高血红蛋白结果的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07年3月15日 周臣敏
第1页

    参见附件(278KB,2页)。

     文章编号:1009-5519(2007)06-0893-02 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B

    我科门诊于2006年1月发现一中年男性患者血红蛋白浓度高达210 g/L,现将其结果分析如下:

    1 病例介绍

    患者,男,49岁,綦江人,自诉以前身体无明显不适,因腹痛到我院诊断为急性重症胰腺炎和胃溃疡,治疗2周后康复出院。实验室检查:门诊查末梢血血细胞为RBC:3.2×1012/L,Hb:210 g/L,WBC:12.3×109/L,PLT:88×109/L。白细胞直方图未见异常波峰,排除冷球蛋白的干扰。涂片瑞氏染色镜检未发现异常现象。质控结果显示血细胞分析仪(库尔特)正常运转。笔者抽其静脉血复查Hb:211 g/L,网织红细胞:0.011。然后将静脉血离心3分钟后观察血浆呈乳糜状,无溶血现象,隐血阴性。遂将血浆当作血常规标本检测,结果显示Hb115 g/L。由此说明是脂血导致血红蛋白的假性增高。为了证实该结论的必然性,笔者又收集了20份脂血无溶血标本的血浆做了相关实验来证实了脂血对血红蛋白检测的正干扰。例如:正常全血(无溶血和脂血)标本Hb:120 g/L,乳糜样血浆“Hb”:38 g/L(3份平均值),正常全血和乳糜样血浆各半量混合恒定后测得“ Hb”:81 g/L(3份平均值)。在患者住院期间,“血红蛋白”随病情的好转而逐渐降低,出院时血细胞分析结果RBC: 3.1×1012/L,Hb 96 g/L,WBC:8.9×109/L,PLT:65×109/L,网织红细胞:0.013。

    2讨论

    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红蛋白的原理是当稀释血液加入溶血剂后,红细胞溶解并释放出血红蛋白,血红蛋白与溶血剂中的某些成分结合形成一种血红蛋白衍生物,在530~550 nm下比色,吸光度变化与稀释液中血红蛋白含量成正比,最终显示血红蛋白浓度。在一些病理情况下,血红蛋白的检测受到某些物质的干扰,如高白细胞、高脂血症、冷球蛋白血症等,引起血红蛋白假性增高。脂血对血红蛋白的干扰究竟是脂质物本身影响光路而引起吸光度的异常改变,还是和溶血剂中的某些成分形成一种类似血红蛋白衍生物而导致吸光度增高,这有待实验考究。

    对于门诊的血细胞分析,基层检验科基本上都是采末梢血,这容易忽视高血脂等对血红蛋白检测的干扰,因此笔者建议最好采用静脉血,以便发现异常结果好进一步找原因。

    收稿日期:2006-11-20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78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