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现代医药卫生》 > 2007年第6期
编号:11404205
对临床麻醉有关问题的思考和探讨
http://www.100md.com 2007年3月15日 冉启奎
第1页

    参见附件(309KB,2页)。

     文章编号:1009-5519(2007)06-0861-02 中图分类号:R614 文献标识码:B

    随着医学事业的不断发展,近年来我国临床麻醉进展也较快,很多先进麻醉设备和新药已先后引进,笔者根据多年的临床实践和见闻,深感与临床麻醉有关的某些问题值得重新思考。

    1 全身麻醉

    1.1 施行静脉麻醉时必须保持气道通畅进行有效通气:以往曾有应用静脉麻醉而不用气管插管的说法,在人流、宫腔镜等不需肌松的手术应用较多,术中有些病人鼾声如雷,即使放入口咽气道也未必能保证气道无阻,再加上麻醉药对呼吸的抑制作用,多有通气不足和CO2潴积的发生,严重者甚至发生呼吸停止。近年来,自脉搏血氧饱和度仪和呼气末CO2监测仪广泛用于临床以来,SpO2和高呼吸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的发生率较高,如果手术时间长,术中又不能发现低SpO2和高PETCO2就有可能因缺氧而引起脑缺氧造成脑损害和心搏骤停。因此,在施行任何麻醉不建立有效气道是不安全的。有些短小手术在施行氯胺酮麻醉时,不做气管插管也要特别小心谨慎,不应掉以轻心,必须做好随时插管的准备。

    1.2 预防气管插管的反应:在气管插管中,气管插管的应激反应可导致心率增快,血压升高,目前预防用药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直接针对心率增快和血压升高,以α和β受体阻断药,扩血管、降压药为代表,用药后可减轻或避免心动过速和血压升高,但是应激反应所造成的儿茶胺酚上升并无改善,也不能解决应激反应所带来的代谢等方面的问题;另一类是直接针对应激反应的始动因素的,用药以麻醉性镇痛药和神经安定药为代表,如芬太尼和氟哌啶,用药后可抑制应激反应,且血中的儿茶酚胺、皮质醇和血扩等变化不大,同时心率和血压也得到了很好的控制,笔者认为这样既治了标,也治了本,是可取的方法。

    1.3 关于普鲁卡因静脉复合麻醉问题:普鲁卡因静脉复合麻醉在我国已应用多年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309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