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现代医药卫生》 > 2007年第6期
编号:11404223
后伸成角快速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70例
http://www.100md.com 2007年3月15日 杜怀斌
第1页

    参见附件(268KB,2页)。

     文章编号:1009-5519(2007)06-0875-02 中图分类号:R6 文献标识码:B

    我科自2002年4月引进济南华飞公司生产的三维多功能牵引床以来,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非手术治疗效果得到大幅提高。其较好的近期疗效和远期效果更是受到患者及其家属的喜爱。但是也有一部分患者,虽经屈曲成角快速牵引治疗却效果不显。为此,笔者采用小角度后伸成角快速牵引治疗,获得较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所有病例均来自因腰椎间盘突出症于2002年4月~2004年12月在我科住院治疗的改善率低于50%的患者,共70例,其中男43例,女27例。年龄23~58岁,平均35.8岁。病程3天~5年,平均2年。其诊断符合胡有谷关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标准,且适合三维牵引治疗。并在排除了严重的心、肝、肺、肾疾患,严重骨质疏松、脊柱结核、肿瘤、感染、有出血倾向的疾患等三维牵引禁忌证后,经三维屈曲成角快速牵引治疗,每周1次共3次,观察1周后,根据石氏[1]所定疗效标准评定。

    1.2 治疗方法:患者取俯卧位,分别将胸部和骨盆固定于牵引床的胸腹板与臀腿板上,病变部位对准床板间隙,然后将按患者身高、体重、性别、年龄、体质和CT情况等计算出来的牵引数据(牵引距离一般为50~70 mm,旋转角度为±5~8度,倾角为+5~+8度)输入微机。术者站于患侧,以脚踏开关控制启动。在牵引的同时,术者双手拇指按压在突出部位上位棘突、突出间隙或压痛明显处,施以推顶、按压等手法,连续操作3遍。每周治疗1次。牵引后,担架抬至病床,仰卧于硬板床上绝对卧床休息。常规静脉滴注香丹注射液20 ml、甘露醇250 ml,每日1次。

    1.3 疗效观察:疗效判定标准:所有病例经上述治疗方法治疗2次后仍按石氏所定疗效标准进行疗效判定。痊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恢复日常生活,积分为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68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