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现代医药卫生》 > 2007年第14期
编号:11515644
硫普罗宁预防化疗药物肝损害临床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07年7月15日 《现代医药卫生》 2007年第14期
硫普罗宁预防化疗药物肝损害临床观察

     摘要 目的:探讨硫普罗宁预防化疗药物对肝损害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采用随机分组和对照方法,将84例化疗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2例,化疗的同时辅以硫普罗宁护肝治疗,对照组42例,化疗时辅以肝得健护肝治疗。结果:治疗组肝功能ALT、AST异常发生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硫普罗宁对预防化疗药物肝损害有较好的作用。

    关键词 化疗药物;肝损害;硫普罗宁;预防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3月~2006年5月的84例肿瘤患者接受化疗方案治疗的同时,用硫普罗宁护肝治疗的临床疗效,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所选病例均经手术或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为恶性肿瘤患者84例,其中男58例,女26例,年龄38~76岁,中位年龄55岁,KPS评分60分以上,无心肝肾及造血系统功能损害,除外病毒性肝炎。肝移植患者及肝转移患者。其中肺癌42例,胃癌12例,乳腺癌18例,大肠癌12例均为首次化疗,所有病例均完成四周期化疗。

    1.2 抗肿瘤治疗方案:根据肿瘤类型采取不同的化疗方案。肺癌采用CAP方案(CTX 800 mg/m,静脉滴注,第一天、第八天;ADM 50 mg/m,静脉滴注,第一天;DDP 40 mg/m,静脉滴注,第一~三天)。乳腺癌采用CAF方案(CTX 800 mg/m,静脉滴注,第一天、第八天;ADM 50 mg/m,静脉滴注,第一天;5-FU 500 mg/m,静脉滴注,第一~五天);胃癌及大肠癌采用FAM方案,(5-FU500 mg/m,静脉滴注,第一~五天;ADM 50 mg/m,静脉滴注,第一天;MMC 6 mg/m,静脉滴注,第一天)。

    1.3 随机分组及分组对照:人组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为42例。两组化疗方案、用药剂量无差异,且在年龄、性别、疾病分期上差异无显著性(P>0.05)。

    1.4 治疗方法:治疗组化疗的同时给予硫普罗宁(商品名:凯西莱,新宜药业股份有公司)0.2 g,日3次。对照组化疗时给予肝得健(易善力,罗纳普朗.克乐安公司)。治疗期间分别于2、4、6、8、10、12周检查肝功能1次。如出现肝区痛,黄疸或者胃肠道反应者则及时查肝功能,记录肝功能损害时间及数据。

    1.5 统计学处理方法:采用t检验和卡方检验。

    2 疗效标准及治疗结果

    2.1 疗效标准:有效:血清酶ALT、AST40 U/L,TB>25 μmol/L。

    2.2 治疗结果:见表1。

    3 讨论

    硫普罗宁是一种新型的含游离巯基的甘氨酸衍生物,对多种类型肝损伤有修复作用。通过提供巯基,并活化超氧化物歧化酶,增强肝脏解毒功能,稳定肝细胞膜和线粒体膜。能降低肝细胞线粒体内ATP酶的活性,升高细胞内ATP的含量,从而改善肝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国内外研究证明,硫普罗宁对肝细胞膜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此外,硫普罗宁还与自由基可逆性结合成二硫化合物,作为一种自由基清除剂,在体内形成一个再循环的抗氧化系统,具有重要的解毒和保护肝脏功能的作用。其药理作用通过临床观察,对预防化疗药物肝损害效果较好。

    肿瘤化疗药物的肝损害是比较常见,随着大剂量化疗合并自体骨髓移植方案的临床应用,以及肝脏动脉灌注化疗药物的应用,使药物引起的肝损害更为常见。化疗药物引起肝损害的机制:中间毒性产物造成肝细胞线粒体损害,肝细胞坏死。对人体的影响较大,严重的甚至因急性肝坏死而导致患者死亡。因此,有效预防化疗药物对肝细胞损害,对肿瘤患者完成化疗疗程有重要意义。本组观察结果差异有显著性(P, http://www.100md.com(林志宇 任贵华 周 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