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现代医药卫生》 > 2007年第18期
编号:11499438
静脉补铁用于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疗效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07年9月15日 《现代医药卫生》 2007年第18期
     文章编号:1009-5519(2007)18-2762-01 中图分类号:R5 文献标识码:B

    现将我院2005年10月~2006年10月26例肾衰竭患者应用静脉注射蔗糖铁和口服铁剂对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疗效的影响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50例慢性肾衰竭患者均已采用间歇透析治疗,3天1次,EPO的使用为50 U/kg皮下注射3天1次,并给予口服铁剂右旋糖酐铁50 mg每日3次,8周后,有24例患者血红蛋白上升至10.0 g左右,另26例患者血红蛋白上升不明显,将此26例患者随时机分为A、B两组,每组13例,两组在性别、年龄及基础疾病方面差异无显著性。

    1.2治疗方法:A组患者透析后每注射1次EPO,则静脉注射1次蔗糖铁(100 mg溶于100 ml生理盐水中)。在每次使用前均预先静脉输注苯海拉明、西米替丁及地塞米松。B组患者继续口服铁剂治疗。观察指标:治疗4周、8周后监测血红蛋白、血清蛋白。

    1.3统计学方法:所有组间差别用配对t检验及方差分析。

    2结果

    2.1治疗后血红蛋白量的变化:治疗前、治疗4周后、治疗8周后A组平均血红蛋白量分别为(68±4) g/L、(85±7) g/L、(105±15) g/L,B组平均血红蛋白量分别为(67±5) g/L、(80±6) g/L、(87±8) g/L,8周后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

    2.2治疗后两组血清铁蛋白量的变化:A组治疗前、治疗4周后、治疗8周后血清铁蛋白水平分别为(30±20) ?滋g/L、(41±27)?滋g/L、(64±49)?滋g/L,B组分别为(29±19)?滋g/L、(34±24)?滋g/L、(37±25)?滋g/L,治疗4周和8周后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

    3讨论

    肾性贫血的发生机制主要是由于EPO生成减少、血液消耗(如反复查血、输血、穿刺、血液残留在透析器与管路中或消化道出血)、继发性甲亢、尿毒症毒素、铝中毒以及饮食中含铁量不足及吸收降低等,使用EPO后人体对铁的需求量更高,因此必须及时补充铁剂和其它造血原料。

    我院使用EPO治疗肾性贫血时,采用口服铁剂治疗,部分患者疗效不理想。故将这一部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采用静脉注射蔗糖铁,另一组仍继续口服铁剂治疗。8周后发现静脉补充铁剂者EPO的疗效较好,血红蛋白的增高显著高于口服铁剂者,且能减少EPO的用量。我们发现:部分使用 EPO治疗的血液透析病人不能通过口服铁剂来保持充分的铁储备,大多数应用EPO治疗的血液透析病人中,因为失血(铁丢失)超过口服铁剂被胃肠道吸收的量,而最终导致铁储备下降,每日200 mg元素铁通常不能满足EPO介导的红细胞生成需要,以及血透相关的失血补充。但是静脉注射铁剂,可以保障血清铁蛋白浓度较前有明显升高。因此,我们推测静脉补充的铁剂均被用于红细胞生成,而口服铁剂时血清铁蛋白浓度基本不变,推测口服铁剂未能满足骨髓造血的需要。

    收稿日期:2007-05-16, 百拇医药(王尚龙 赵玉萍 吴 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