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低血糖症28例临床分析
文章编号:1009-5519(2008)03-0380-01 中图分类号:R5 文献标识码:B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发病率也逐年增高。糖尿病治疗过程中,用药不当和饮食不当常导至低血糖的发生,其临床表现多样化,门诊医生接触患者时间较短,如询问病史及查体不仔细,易造成误诊而延误病情,严重者可出现低血糖昏迷,甚至死亡。为了更有效地预防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症发生,现将我院2003年1月~2007年1月诊治的28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28例中,男11例,女17例。年龄21~79岁,平均61.3岁。1型糖尿病2例,2型糖尿病26例。
1.2 发病诱因:28例低血糖中,应用胰岛素不当7例,口服磺脲类药物不当21例,其中口服格列本脲(优降糖)8例,消渴丸10例。格列齐特(达美康)3例。因高血压加服ACEI类药物5例,因心衰加服β受体阻止剂2例,因精神异常加服三环类抗抑郁药1例,因关节炎加服消炎痛1例。4例因静脉补液不能进食,4例注射胰岛素后未按时进食,2例有饮酒史,10例因某些原因进食过少。
, 百拇医药
1.3 临床表现:昏迷9例;头晕、心悸、出汗14例;意识恍惚、判断力与定向障碍3例;偏瘫1例,头颅CT未见梗死灶;无症状1例。
1.4 实验室检查:血糖范围在1.0~2.8 mmol/L,血肌酐、尿素氮明显升高7例,肾功能不全占25%。
1.5 治疗及转归:确诊后即刻给予葡萄糖治疗,并监测血糖。其中9例静脉推注50%葡萄糖40~80 ml后15 min内好转,其余19例在静脉推注高渗糖液后继而静脉滴注10%葡萄糖注射液治疗在30 min内好转。监测血糖在3.6~11.1 mmol/L。15例在急诊留观后出院,13例好转后收入院进一步治疗。
2 讨论
低血糖症的表现多样化,初期为交感神经系统的反应, 可出现心悸、出汗、烦躁症状,随后逐渐累及到中枢及延脑,出现嗜睡、昏迷、血压下降,如历时较久,不易逆转。临床医生对交感神经兴奋所出现的症状易识别,但对精神意识障碍等中枢神经功能障碍易误诊为脑血管意外、精神分裂症、脑炎、老年性痴呆等。部分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时可无自主神经症状,与中枢神经未能识别降低,神经递质未能释放或释放减少,组织对神经递质的反应减弱有关[1]。患者可在无任何低血糖症状的情况下发生昏迷或癫痫,反复发生的低血糖可引起恶性循环,严重者危及生命。临床医生必须加强对这种低血糖症的认识,才能提高诊断率并预防其发生。
, 百拇医药
糖尿病患者药物性低血糖症中以胰岛素和口服磺脲类降糖药引起者常见。发生原因为胰岛素剂量过大或病情好转时未及时减少胰岛素剂量;对口服磺脲类降糖药物的药效时间不熟悉和调整药物剂量不及时;合用药物不当。某些药物可引起低血糖,如 ACEI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三环类抗抑郁药、水杨酸类等药物。糖尿病合并其他疾病患者加服这些药物不当可导致低血糖症。临床上应正确合理用药,灵活调整药物剂量。
糖尿病患者服药时由于饮食不当可促使低血糖症发生,因此在患者由于某些原因进食过少时,应及时调整胰岛素及口服降糖药剂量防止出现药物性低血糖。空腹或饥饿时饮酒过多过快可诱发低血糖症,因为酒精可通过抑制糖原异生造成低血糖,而饮酒后往往不吃食物或进食少,使储备的肝糖元更易耗竭而导致低血糖症。因此处于酒醉状态的患者应监测血糖,及时诊治处理,临床医生应向糖尿病患者反复宣传教育忌酒。
肾功能不全时患者对胰岛素需要量可能减少,甚至出现表面上的缓解,这主要是胰岛素降解和排泄减少,半衰期明显延长所致[2]。因此对这类患者应用时胰岛素应特别小心,尽量避免应用磺脲类药物,以防止低血糖发生。糖尿病患者尤其是病程长、年龄大者,肝肾功能损害越严重,低血糖的发生率越高。对有糖尿病肾病的患者,最好短效胰岛素治疗,并及时监测血糖。
, http://www.100md.com
老年患者各种器官功能衰退,降糖药物(尤其是优降糖)在体内的代谢分解及排泄作用下降,老年体弱,抵抗低血糖反应的升血糖激素如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等分泌减弱,导致低血糖反复发生[3]。因此对老年患者要了解饮食及脏器功能情况,酌情调整降糖药物用量。选择磺脲类药物应格外谨慎,应选择半衰期短、排泌快、在体内潴留时间短的且对肝肾功能无不良反应作用药物,应避免使用优降糖等半衰期长的降糖药。胰岛素应从小剂量开始根据血糖及饮食摄入随时调量。
参考文献:
[1] 陈灏珠,丁训杰.实用内科学[M].第十一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986.
[2] 董砚虎,钱荣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当地治疗[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140.
[3] 朱禧星.现代糖尿病学[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 2000.371.
收稿日期:2007-10-08, 百拇医药(黄海晏)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发病率也逐年增高。糖尿病治疗过程中,用药不当和饮食不当常导至低血糖的发生,其临床表现多样化,门诊医生接触患者时间较短,如询问病史及查体不仔细,易造成误诊而延误病情,严重者可出现低血糖昏迷,甚至死亡。为了更有效地预防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症发生,现将我院2003年1月~2007年1月诊治的28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28例中,男11例,女17例。年龄21~79岁,平均61.3岁。1型糖尿病2例,2型糖尿病26例。
1.2 发病诱因:28例低血糖中,应用胰岛素不当7例,口服磺脲类药物不当21例,其中口服格列本脲(优降糖)8例,消渴丸10例。格列齐特(达美康)3例。因高血压加服ACEI类药物5例,因心衰加服β受体阻止剂2例,因精神异常加服三环类抗抑郁药1例,因关节炎加服消炎痛1例。4例因静脉补液不能进食,4例注射胰岛素后未按时进食,2例有饮酒史,10例因某些原因进食过少。
, 百拇医药
1.3 临床表现:昏迷9例;头晕、心悸、出汗14例;意识恍惚、判断力与定向障碍3例;偏瘫1例,头颅CT未见梗死灶;无症状1例。
1.4 实验室检查:血糖范围在1.0~2.8 mmol/L,血肌酐、尿素氮明显升高7例,肾功能不全占25%。
1.5 治疗及转归:确诊后即刻给予葡萄糖治疗,并监测血糖。其中9例静脉推注50%葡萄糖40~80 ml后15 min内好转,其余19例在静脉推注高渗糖液后继而静脉滴注10%葡萄糖注射液治疗在30 min内好转。监测血糖在3.6~11.1 mmol/L。15例在急诊留观后出院,13例好转后收入院进一步治疗。
2 讨论
低血糖症的表现多样化,初期为交感神经系统的反应, 可出现心悸、出汗、烦躁症状,随后逐渐累及到中枢及延脑,出现嗜睡、昏迷、血压下降,如历时较久,不易逆转。临床医生对交感神经兴奋所出现的症状易识别,但对精神意识障碍等中枢神经功能障碍易误诊为脑血管意外、精神分裂症、脑炎、老年性痴呆等。部分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时可无自主神经症状,与中枢神经未能识别降低,神经递质未能释放或释放减少,组织对神经递质的反应减弱有关[1]。患者可在无任何低血糖症状的情况下发生昏迷或癫痫,反复发生的低血糖可引起恶性循环,严重者危及生命。临床医生必须加强对这种低血糖症的认识,才能提高诊断率并预防其发生。
, 百拇医药
糖尿病患者药物性低血糖症中以胰岛素和口服磺脲类降糖药引起者常见。发生原因为胰岛素剂量过大或病情好转时未及时减少胰岛素剂量;对口服磺脲类降糖药物的药效时间不熟悉和调整药物剂量不及时;合用药物不当。某些药物可引起低血糖,如 ACEI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三环类抗抑郁药、水杨酸类等药物。糖尿病合并其他疾病患者加服这些药物不当可导致低血糖症。临床上应正确合理用药,灵活调整药物剂量。
糖尿病患者服药时由于饮食不当可促使低血糖症发生,因此在患者由于某些原因进食过少时,应及时调整胰岛素及口服降糖药剂量防止出现药物性低血糖。空腹或饥饿时饮酒过多过快可诱发低血糖症,因为酒精可通过抑制糖原异生造成低血糖,而饮酒后往往不吃食物或进食少,使储备的肝糖元更易耗竭而导致低血糖症。因此处于酒醉状态的患者应监测血糖,及时诊治处理,临床医生应向糖尿病患者反复宣传教育忌酒。
肾功能不全时患者对胰岛素需要量可能减少,甚至出现表面上的缓解,这主要是胰岛素降解和排泄减少,半衰期明显延长所致[2]。因此对这类患者应用时胰岛素应特别小心,尽量避免应用磺脲类药物,以防止低血糖发生。糖尿病患者尤其是病程长、年龄大者,肝肾功能损害越严重,低血糖的发生率越高。对有糖尿病肾病的患者,最好短效胰岛素治疗,并及时监测血糖。
, http://www.100md.com
老年患者各种器官功能衰退,降糖药物(尤其是优降糖)在体内的代谢分解及排泄作用下降,老年体弱,抵抗低血糖反应的升血糖激素如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等分泌减弱,导致低血糖反复发生[3]。因此对老年患者要了解饮食及脏器功能情况,酌情调整降糖药物用量。选择磺脲类药物应格外谨慎,应选择半衰期短、排泌快、在体内潴留时间短的且对肝肾功能无不良反应作用药物,应避免使用优降糖等半衰期长的降糖药。胰岛素应从小剂量开始根据血糖及饮食摄入随时调量。
参考文献:
[1] 陈灏珠,丁训杰.实用内科学[M].第十一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986.
[2] 董砚虎,钱荣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当地治疗[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140.
[3] 朱禧星.现代糖尿病学[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 2000.371.
收稿日期:2007-10-08, 百拇医药(黄海晏)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内分泌科 > 低血糖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