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少静脉药液配制中不溶性微粒的探讨
文章编号:1009-5519(2008)13-2033-02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临床上静脉用药是许多病人最常用的治疗方法。静脉用药中不溶性微粒对人体所造成的危害已为人们共识。现就国内护理界、药剂界人士在减少静脉药液配制中不溶性微粒方面的探讨概述如下。
1 不溶性微粒的来源
不溶性微粒是指不溶于水,不能被代谢,肉眼看不见的微粒。静脉用药中的微粒主要有橡胶塞屑、炭粒、碳酸钙、氧化锌、纤维素、玻璃屑、金属屑、细菌、药物微晶等。这些微粒一旦进入人体,可终身存留。许多学者通过实验测定证明,静脉用药穿刺的针头斜面、药物的相互作用及一次性物品在生产过程中带有的未塑化的分子微粒异物,均为不溶性微粒。
2 不溶性微粒的危害
, 百拇医药 我国2000年版的药典规定,静脉用注射液中不溶性微粒,每毫升液体中含直径10 μm以上的微粒不得超过20粒,含直径25 μm以上的微粒不得超过2粒。人体毛细血管的直径为7~12 μm,当微粒直径大于毛细血管直径时,毛细血管将被填塞,从而引起局部组织的血栓和坏死、静脉炎、热原反应、癌反应、过敏反应、血小板减少症等。玻璃微粒具有特殊的活性,随静脉入血后可引起肝脏结节性硬化及肝窦性广泛破坏、肺组织发生矽肺样病变及肉芽肿型硬化、心肾等器官重量下降。输入体内的微粒越大、数量越多,对人体产生的危害性越严重。
3 在配制静脉药液时减少不溶性微粒的措施
3.1 静脉输液无菌配置中心:采用万级洁净间加有效的层流工作柜,使洁净间的水平层流台空气滤除率达99.97%~99.99%,微粒大小被限制在0.3 μm以下。目前临床治疗室及病房的净化除采用30 W功率的紫外线灯照射外,应定期用5%过氧乙酸加热进行空气熏蒸消毒,还可采用电子灭菌灯达到空气灭菌作用,使空气含菌量降低到安全范围内。
, http://www.100md.com
3.2 安瓿的正确锯割与消毒护理人员在操作中应避免用物品敲开安瓿颈口,用75%乙醇消毒安瓿颈部及切割处是关键。还有人认为倾斜45度角掰开,也可有效减少玻璃屑对药物的污染。
3.3 正确抽吸药液:抽药时改变安瓿倒置的抽吸方法,将针头置于安瓿的中下部抽吸药液,可使微粒污染减少。
3.4 减少胶塞微粒:液体中需加多种药物时,应避免使用大针头抽吸和在瓶塞同一部位反复穿刺,插入瓶塞固定使用1枚针头,抽吸药液时用另1枚针头,可减少瓶塞穿刺次数,减少瓶塞微粒污染。尽量一次性使用针头,减少针头穿刺胶塞次数。有研究者将加药针头进行改进,做成封闭的圆锥形,方形的针孔开在针头的侧面,对胶塞起切割作用,以减少穿刺瓶塞产生的微粒污染。
3.5 改进加药时垂直进针的方法,使针头斜面向上与瓶塞成75度角刺入并轻轻向针头斜面的反方向用力,可减少胶塞碎屑和其他杂质落入瓶中的机会。
临床静脉用药的目的是治病救人,然而静脉用药中的不溶性微粒不但达不到治病救人的目的,还会导致药源性疾病,甚至还会危及生命。减少静脉药液配制中的不溶性微粒是保证病人的用药安全,是护理的最终目的。因此我们应及时学习药物的特性、改进配制工艺,加强用药过程中的观察护理,使药物的不良反应降低到最低限度。
收稿日期:2008-02-28, http://www.100md.com(王 洁)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临床上静脉用药是许多病人最常用的治疗方法。静脉用药中不溶性微粒对人体所造成的危害已为人们共识。现就国内护理界、药剂界人士在减少静脉药液配制中不溶性微粒方面的探讨概述如下。
1 不溶性微粒的来源
不溶性微粒是指不溶于水,不能被代谢,肉眼看不见的微粒。静脉用药中的微粒主要有橡胶塞屑、炭粒、碳酸钙、氧化锌、纤维素、玻璃屑、金属屑、细菌、药物微晶等。这些微粒一旦进入人体,可终身存留。许多学者通过实验测定证明,静脉用药穿刺的针头斜面、药物的相互作用及一次性物品在生产过程中带有的未塑化的分子微粒异物,均为不溶性微粒。
2 不溶性微粒的危害
, 百拇医药 我国2000年版的药典规定,静脉用注射液中不溶性微粒,每毫升液体中含直径10 μm以上的微粒不得超过20粒,含直径25 μm以上的微粒不得超过2粒。人体毛细血管的直径为7~12 μm,当微粒直径大于毛细血管直径时,毛细血管将被填塞,从而引起局部组织的血栓和坏死、静脉炎、热原反应、癌反应、过敏反应、血小板减少症等。玻璃微粒具有特殊的活性,随静脉入血后可引起肝脏结节性硬化及肝窦性广泛破坏、肺组织发生矽肺样病变及肉芽肿型硬化、心肾等器官重量下降。输入体内的微粒越大、数量越多,对人体产生的危害性越严重。
3 在配制静脉药液时减少不溶性微粒的措施
3.1 静脉输液无菌配置中心:采用万级洁净间加有效的层流工作柜,使洁净间的水平层流台空气滤除率达99.97%~99.99%,微粒大小被限制在0.3 μm以下。目前临床治疗室及病房的净化除采用30 W功率的紫外线灯照射外,应定期用5%过氧乙酸加热进行空气熏蒸消毒,还可采用电子灭菌灯达到空气灭菌作用,使空气含菌量降低到安全范围内。
, http://www.100md.com
3.2 安瓿的正确锯割与消毒护理人员在操作中应避免用物品敲开安瓿颈口,用75%乙醇消毒安瓿颈部及切割处是关键。还有人认为倾斜45度角掰开,也可有效减少玻璃屑对药物的污染。
3.3 正确抽吸药液:抽药时改变安瓿倒置的抽吸方法,将针头置于安瓿的中下部抽吸药液,可使微粒污染减少。
3.4 减少胶塞微粒:液体中需加多种药物时,应避免使用大针头抽吸和在瓶塞同一部位反复穿刺,插入瓶塞固定使用1枚针头,抽吸药液时用另1枚针头,可减少瓶塞穿刺次数,减少瓶塞微粒污染。尽量一次性使用针头,减少针头穿刺胶塞次数。有研究者将加药针头进行改进,做成封闭的圆锥形,方形的针孔开在针头的侧面,对胶塞起切割作用,以减少穿刺瓶塞产生的微粒污染。
3.5 改进加药时垂直进针的方法,使针头斜面向上与瓶塞成75度角刺入并轻轻向针头斜面的反方向用力,可减少胶塞碎屑和其他杂质落入瓶中的机会。
临床静脉用药的目的是治病救人,然而静脉用药中的不溶性微粒不但达不到治病救人的目的,还会导致药源性疾病,甚至还会危及生命。减少静脉药液配制中的不溶性微粒是保证病人的用药安全,是护理的最终目的。因此我们应及时学习药物的特性、改进配制工艺,加强用药过程中的观察护理,使药物的不良反应降低到最低限度。
收稿日期:2008-02-28, http://www.100md.com(王 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