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现代医药卫生》 > 2015年第19期
编号:366528
眼镜蛇长链神经毒素镇痛效应及可能机制
http://www.100md.com 2015年6月22日 现代医药卫生 2015年第19期
背角,蛇毒,1材料与方法,2结果,3讨论
     彭建明,苏兰娣,罗 雪,叶记林,于有江

    (扬州职业大学医学院,江苏扬州225009)

    眼镜蛇长链神经毒素镇痛效应及可能机制

    彭建明,苏兰娣,罗 雪,叶记林,于有江

    (扬州职业大学医学院,江苏扬州225009)

    目的探究眼镜蛇长链神经毒素(CBT)的镇痛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采用在体细胞外记录方法记录慢性炎症痛模型大鼠脊髓背角神经元的痛诱发放电,分别对六组实验大鼠注射生理盐水(5 μL)、CBT(20、40、80 ng/kg)、阿托品(2 mg/kg)、阿托品(2 mg/kg)+CBT(40 ng/kg),观察不同含量CBT对脊髓背角神经元痛诱发放电的影响,同时观察胆碱能受体拮抗剂阿托品能否翻转其镇痛效应。结果不同含量CBT均可以显著抑制慢性炎症痛大鼠脊髓背角神经元的痛诱发放电,各含量CBT组放电频率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该效应可被阿托品所阻断,阿托品+CBT组在20、30、40、50、60 min放电频率与CBT(40 ng/kg)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BT具有显著的镇痛效应,该效应有一定的剂量依赖性,胆碱能受体系统参与了其镇痛过程。

    眼镜蛇毒液类; 眼镜蛇属; 神经毒素类; 镇痛

    疼痛是一种伴随组织损伤的复合感觉,常与心理活动、运动反射、情绪等交织在一起,往往具有个体差异、令人不悦的感觉和情绪上的感受。疼痛的生物学意义具有双重特点:一方面是机体不可或缺的一种特殊保护功能,出现痛觉的防御反应,进而警告机体及时采取措施来避免进一步的伤害,减轻病痛;另一方面,其又可形成病理性的慢性疼痛综合征,许多剧烈的持续性疼痛对人体造成严重的折磨,给人类造成的苦难和伤害也是不可估量的。目前虽然有手术、针刺、药物等减轻痛觉感受的方法,但均有其局限性,因此,寻求一种有效的镇痛方法一直是患者和临床工作者的述求。

    祖国医学很早就有利用蛇毒为人类服务的记载。蛇毒是一种由蛇毒腺分泌的复杂混合物,按其作用部位与方式主要分为2种基本类型:一种是作用于神经-肌肉接头的接头前膜,进而抑制突触前神经元乙酰胆碱的释放,故称为突触前神经毒素,也称为β-神经毒素;另一种是作用于神经-肌肉接头处的接头后膜,与接头后膜上的胆碱能受体结合后抑制乙酰胆碱的作用,进而可引起肌肉松弛,称为突触后神经毒素,也称为α-神经毒素。这2种蛇毒神经毒素都阻断神经-肌肉接头处的兴奋传递,引起肌肉麻痹、松弛。有研究发现,眼镜蛇蛇毒神经毒素除了有抗肿瘤、抗炎、治疗心脑血管和神经系统疾病的作用外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2390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