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现代医药卫生》 > 2016年第2期
编号:364043
不同内镜下活检方法对Barrett食管活检阳性率比较*
http://www.100md.com 2016年9月24日 现代医药卫生 2016年第2期
柱状,象限,上皮,1资料与方法,2结果,3讨论
     秦娟文,彭卓嵛△,樊梅芳,陈 婧,张晶晶(.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广西南宁53003;.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南宁53000)

    不同内镜下活检方法对Barrett食管活检阳性率比较*

    秦娟文1,彭卓嵛1△,樊梅芳1,陈婧2,张晶晶2(1.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广西南宁530023;2.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南宁530200)

    目的比较分析内镜窄带成像技术(NBI)联合放大内镜对内镜下可疑Barrett食管(BE)行靶向活检方法与传统四象限活检法对BE活检的阳性率。方法将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该院收治的经胃镜检查诊断为内镜下可疑BE患者300例分为NBI组和对照组,各1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四象限活检法在普通内镜下对病变处进行活检,NBI组采用NBI联合放大内镜下对病变处进行靶向活检,比较2种方法BE活检的阳性率。结果NBI组活检阳性率达82.00%(123/150),而对照组为67.33%(101/1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NBI组可疑岛型、舌型、全周型黏膜BE患者活检病理柱状上皮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NBI联合放大内镜对病变轮廓、BE黏膜腺管开口及浅表毛细血管结构形态显示更加清晰,因此靶向活检更有助于提高BE活检阳性率,具有较好的临床实用性,值得推广。

    Barrett食管;内窥镜检查;诊断显像;活组织检查/方法

    Barrett食管(Barrett′sesophagus,BE)是指食管下段所发生的一种病理现象,即其复层鳞状上皮被化生后的单层柱状上皮替代,可伴或不伴肠上皮化生现象。其中值得注意的是,BE伴肠上皮化生的病理现象属于食管腺癌的癌前病变范畴[1]。在临床多表现为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症状,如反酸、胃灼热、吞咽困难和胸骨后疼痛等。但近年来流行病学资料发现,有接近40%的BE患者并无GERD症状。研究表明,食管腺癌预后差,5年生存率仅为13%,而BE发生食管腺癌的风险是健康人群的30~125倍[2],内镜检查联合病理活检是目前公认的诊断BE的“金标准”,但仍然存在假阳性和假阴性的情况。因此,提高BE内镜下活检标本的阳性率是BE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关键。内镜窄带成像技术(narrowband imaging,NBI)是一种新兴的内镜下成像诊断技术,NBI联合放大内镜可以更加清晰、直观地对组织黏膜毛细血管及微腺管的形态进行观察,进而准确诊断疾病。本研究旨在比较NBI联合放大内镜对内镜下可疑BE行靶向活检方法与传统的四象限活检法对BE活检的阳性率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0845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