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现代医药卫生》 > 2018年第9期
编号:359921
养老产业医养护一体化人才培养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关键词:专业人才,1养老服务人才培养现状,2多层次析因,3对策及建议,4展望

     魏海斌综述,徐方明,陈景霞审校(.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南宁530200;2.广西中医药大学赛恩斯新医药学院,广西南宁530222)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公布的《2016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16年底,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3 086万人,占总人口的16.7%。据预测,到2025年老年人口将达3亿,2050年老年人口达4亿,80岁以上高龄老人将达8 000万[1]。从各项指标来看,我国已明显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快速发展阶段,人口老龄化已成为我国社会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重大问题。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现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事务管理院发布了《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35号)等文件,明确指出积极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做好老年慢性病防治与康复护理,完善人才培养和就业政策[2]。养老服务人才是发展养老产业的前提和关键,鉴于当前养老服务人才培养的现状,如何培养医养护一体化的养老服务人才成为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研究课题。

    1 养老服务人才培养现状

    1.1 “质”与“量”均不足,不能满足养老产业发展的需求 人口老龄化的高速发展是催生养老产业的根本原因。据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发布的《全国城乡失能老年人状况专题研究》估算,部分失能和完全失能老年人口接近4 000万。按失能老年人与护士相关配备比例3∶1测算,仅基层养老服务护士就需要1 300多万[3]。从数据的对比可见,养老服务人才的市场缺口很大,这是养老产业发展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同时,部分失能、完全失能及慢性病老年人口也在不断增加,这是推动养老产业不断持续发展的主要原因。因此,对养老服务人才不仅有“量”上的需求,更有“质”上的要求。然而,目前全国各类养老服务人员总计约100万,且2/3人员是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经专业培训者仅30万左右,获得职业资格技能证书者仅10万人,其中取得职业资格的养老护理员仅5万人[4]。这不仅难以满足老年人口的疾病康复、医疗保健、生活照料等基本服务需求,更难以满足心理咨询、精神慰藉、临终关怀等更高层次的需求。

    1.2 老年专业发展缓慢、体系不健全,人才培养断层现象严重 我国老年专业发展相对滞后,1999年中华护理学会正式成立“老年护理专业委员会”[5],在此背景下,1999年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和大连职业技术学院最早开设了老年专业,但在20多年的时间里,我国老年专业发展非常缓慢。目前,只有近20个省的30余所院校开设了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有13个省份尚属空白[6]。从学历层次的分布而言,开设养老服务专业的高职院校占57.0%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4811 字符
如果您在使用手机等流览时无法查看或下载全文,可能是被搜索引擎失真“转码”,请点击屏幕最下方的“电脑版”或“原网页”访问。


限于服务器压力,网站部分信息只供爱心会员或有一定积分的注册会员流览。
此信息需要 2 积分(免费注册登录后每天可以领取10个积分)。
    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之建议、推荐或指引。文章版权属于原著作权人,若您认为此文不宜被收录供大家免费阅读,请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我们收到通知后,会立即将您的作品从本网站删除。

   微信文章  关注百拇  评论几句  搜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