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现代医药卫生》 > 2018年第9期
编号:359927
急性肺炎性假瘤的CT表现特征及临床病理分析*
鍏抽敭璇嶏細斑片,急性期,1资料与方法,2结果,3讨论

     陶 阳,李 琦,夏 睿,廖继春,褚志刚(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放射科,重庆400016)

    肺炎性假瘤是一种非特异性炎性增生性瘤样病变,在临床上并非少见,但因其常表现为结节状或肿块状,需与肺部其他良、恶性肿瘤及局限性感染性病变鉴别。以往关于肺炎性假瘤影像学特征的报道中,成组的病例通常包括处于不同时期的病灶,影像学表现差异较大,得出的结论似乎并不能为其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一个明确的思路[1?2]。慢性期炎性假瘤一般具有较明确的CT特征,通常表现为无症状的单发、圆形或类圆形、密度不均匀、边界清楚的周围型结节或肿块[3]。而处于急性期的炎性假瘤因其CT表现多样,术前确诊较为困难,仍需进一步对其影像学特点进行总结。此外,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及CT的普及,需诊断的急性期病灶将会越来越多见。本研究收集了经病理学确诊为急性期肺炎性假瘤患者的增强CT资料,着重分析了病灶本身及其周围结构改变,从临床及病理学角度揭示和理解急性肺炎性假瘤病变的特征性,以期为其诊断及鉴别提供新思路。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1.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7月至2015年7月本院收治的手术切除或经皮肺活检后病理学检查证实为急性期肺炎性假瘤患者的增强CT资料。其中男53例,女 7例;年龄 32~82岁,平均(56±12)岁。

    1.1.2 排除标准 (1)患者的CT图像质量较差,不能用于分析;(2)病灶巨大,周围结构显示不清。

    1.2 方法

    1.2.1 CT检查方法 所有患者均先平扫后增强扫描,采用GE LightSpeed VCT 64排螺旋CT扫描仪。扫描参数:电压 120 kV,电流 250 mA,0.6 s/周,螺距 0.984,准直0.625 mm。扫描范围:胸廓入口水平至肋膈角下缘水平。增强扫描所用对比剂为碘帕醇(320 mgI/mL),1.35 mL/kg,采用高压注射器以3.0 mL/s流率经肘正中静脉注入。扫描完成后以5 mm层厚重组,重组间隔为5 mm。于纵隔窗(窗宽 350~450 HU;窗位 20~40 HU)和肺窗(窗宽 1 200~1 600 HU;窗位?700~ ?500 HU)观察病变本身及其周围结构改变。

    1.2.2 CT检查结果分析 由2名高年资影像学诊断医生共同阅读患者CT图像,当意见有分歧时经讨论后达成一致。CT观察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病变分布及位置,统计不同肺叶(左肺上、下叶及右肺上、中、下叶)内病变的分布情,根据病变与邻近胸膜的距离确定病变位置(胸膜下及非胸膜下)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1528 字符
濡傛灉鎮ㄥ湪浣跨敤鎵嬫満绛夋祦瑙堟椂鏃犳硶鏌ョ湅鎴栦笅杞藉叏鏂囷紝鍙兘鏄鎼滅储寮曟搸澶辩湡鈥滆浆鐮佲€濓紝璇风偣鍑诲睆骞曟渶涓嬫柟鐨勨€滅數鑴戠増鈥濇垨鈥滃師缃戦〉鈥濊闂€�


闄愪簬鏈嶅姟鍣ㄥ帇鍔涳紝缃戠珯閮ㄥ垎淇℃伅鍙緵鐖卞績浼氬憳鎴栨湁涓€瀹氱Н鍒嗙殑娉ㄥ唽浼氬憳娴佽銆�
姝�淇℃伅闇€瑕� 2 绉垎锛堝厤璐规敞鍐岀櫥褰曞悗姣忓ぉ鍙互棰嗗彇10涓Н鍒�锛夈€�
    淇℃伅浠呬緵鍙傝€冿紝涓嶆瀯鎴愪换浣曚箣寤鸿銆佹帹鑽愭垨鎸囧紩銆傛枃绔犵増鏉冨睘浜庡師钁椾綔鏉冧汉锛岃嫢鎮ㄨ涓烘鏂囦笉瀹滆鏀跺綍渚涘ぇ瀹跺厤璐归槄璇伙紝璇烽偖浠舵垨鐢佃瘽閫氱煡鎴戜滑锛屾垜浠敹鍒伴€氱煡鍚庯紝浼氱珛鍗冲皢鎮ㄧ殑浣滃搧浠庢湰缃戠珯鍒犻櫎銆�

   寰俊鏂囩珷  鍏虫敞鐧炬媷  璇勮鍑犲彞  鎼滅储鏇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