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LB、年龄、Cl与Cr的特发性膜性肾病多参数辅助诊断模型的建立
生化,肾脏,1资料与方法,2结果,3讨论
黎丽芳,陈玉芳,李彦生(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肾病风湿科,广东 佛山 528000)
特发性膜性肾病(IMN)是成人肾病综合征的常见病理类型,占比75%~80%,且约1/3的IMN患者会在10年内发展为终末期肾脏病[1]。肾活检可明确肾脏疾病的病理分型[2],是IMN检查的“金标准”,但由于其容易引发出血等并发症且受患者身体状态限制,应用范围局限。在非侵入性的诊断方法中,PLA2R 与THSD7A[3]等新型生物标志物已逐步走向临床[4],其中PLA2R已成为我国突发性膜性肾病血清学诊断的生物标志物[5],然而仍有约20%的患者无法检测到以上2种标志物。常规血清生化指标收集方便,流程成熟,重复性好,在临床治疗及检测疗效中有重要指导作用。然而基于单个生化指标的诊断具有局限性,如特异性不强,单指标异常预示多类风险等[6]。因此,很多研究者尝试采用多个指标联合对疾病进行综合考虑,提高诊断的准确度和敏感性[7-8]。
介于目前单生化指标无法对IMN患者进行有效区分。本研究通过对42例已经确诊为IMN和93例其他肾脏疾病患者的生化指标及临床信息进行统计分析,旨在筛选出能够对IMN进行区分的具有特征性的多个指标,结果不仅有助于提高对IMN的诊断、鉴别、治疗和判断预后,亦可为IMN发病机制的研究提供线索。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6月至2020年6月本院收治的肾脏疾病患者135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IMN患者42例,其他肾脏疾病患者93例。IMN患者平均年龄53.29岁,其他肾脏疾病患者平均年龄40.38岁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272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