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大家健康》》 > 2008年第1期
编号:11736104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http://www.100md.com 2008年1月1日 《大家健康》 2008年第1期
     摘要:语文学科在心理健康教育领域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通过写作进行心理调节;恰当利用语文教材适时引导;充分利用语文实践活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关键词:语文教学:心理健康教育

    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呼声也越来越高。面对家庭中父子母女的冲突,学校里师生关系的不和谐,同学之间的摩擦,学习上的困难,考试中的失败……许多学生产生困惑和紧张焦虑的情绪。这时,教师如果不能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学生很可能患上心理疾病,影响学生今后的发展和学生一生的命运,甚至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因此,利用学科特点,在教育教学教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每一位教师的责任和义务。

    兼有人文性和工具性特点的语文学科,在心理健康教育领域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呢?

    1 通过写作进行心理调节
, 百拇医药
    学生心中的苦闷、愁结积郁在心中,必须找到一个倾泻点,把这些苦闷、愁结以一适当的方式倾泻出来,最好的办法就是通过写作来“移情”。俗话说“言为心声”,学生的习作,是学生真实情感自然流露。因此,学生在烦恼、苦闷时,引导他们用笔把内心的痛苦心情地倾诉在日记或习作中,不仅达到调节心理的目的,帮助学生度过一个艰难时期,而且通过练笔,还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写作能力,何乐而不为呢?

    2 恰当利用语文教材适时引导

    语文教学一向重视“文以载道”,重视渗透德育教育。因此语文教材选取的文章不仅具有很强的可读性,欣赏性,还对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高尚情操的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非常适合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如学习鲁迅的作品:《藤野先生》、《社戏》,可以对学生进行尊重他人(尊重师长);适应环境、与人和谐相处的人际关系;克服变态心理,解决面对现实生活中不合理的一面而产生变态人格的问题等多方面的心理健康教育;学习富兰克林的《哨子》,可以培养学生正确判断事物本身价值,自觉抵制各种诱惑的处世能力;学习冰心的《小桔灯》就可以培养学生面对困境、充满自信、乐观向上、力戒忧郁颓废的自尊自强的心理品质。
, 百拇医药
    不只是教材本身,许多格言警句,也可以用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在这方面,教育家魏书生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比如,魏书生经常给学生讲法国大作家雨果的话:“世界上最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胸怀。一个人的胸怀,可以像天空、像大海,也可以像湖泊、像游泳池、像脸盆,甚至还可以像马蹄坑。生活中我们见过个别愚昧的人为了针尖大的小事,吵得面红耳赤,打得不可开交,那样活得不是很苦、很累、很可悲吗?”他经常告诫学生的一句话是:“世界也许很小很小,心的领域却很大很大。”试想,经这样的引导下,我们的学生还会心胸狭隘,唯我独尊吗?

    3 充分利用语文实践活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校园生活丰富多姿,是学生展现自我,发挥才干的舞台,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常常会有许多接触,也难免会有磨擦,隔膜,由此产生误会也就不足为奇了。语文教师如能就事情发生的起因,通过各种方式进行调节,排解,并借此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就能使语文教学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前哨。如:针对某些同学因鸡毛蒜皮的小事而大动肝火的心态,让学生办一期《退一步海阔天高》,《小事见风度》的墙报。针对不能正确看待教师所谓的“偏心”情况,发动学生查找资料,举办一次《假若我是一位老师》的语文演讲活动课:针对爱慕虚荣的心理,可发动文学社的社员们开设文学专栏——《虚荣与自尊》,让学生投稿,或开展辩论赛,进行正确引导。自编“热点踪”、“目击”等专题开展活动,让学生明辩是非曲直,培养健康的心理。墙报,语文活动课,文学社等多种形式的活动,既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又起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完全可以使一些细微的不健康的心理“疾病”消失在萌芽时期。

    综上所述,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可行的,能起潜移默化的影响。鲁迅的“弃医从文”足以启示我们:语文教学中的“人文学”是可以唤起人们健康心理的学问。语文学科因其学科的特殊性,将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不可缺的主阵地之一,也必然会成为心理咨询研究室必不可少的补充和辅助。, http://www.100md.com(孟玉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