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大家健康》 > 2008年第6期
编号:11753920
人际情感对儿童的社会判断影响
http://www.100md.com 2008年6月1日 《大家健康》 2008年第6期
     【摘要】人际情感对儿童的社会判断有着巨大的影响,本文尝试从儿童对自己喜欢的对象的社会判断,对与自己情感一致的社会判断,以及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社会判断的不同特点提出一定见解。

    【关键词】人际情感;社会判断;儿童;特点

    【中图分类号】R-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6019(2008)-06-0076-2

    社会判断是在社会知觉和社会印象的基础上对认知客体的评价和推论,它具有深层内在性特点,表现为类似性假设、背景性、感情性、联想性、宽大性、超标准性、预见性等形式。儿童的社会判断是其社会认知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提高不受欢迎儿童社交地位的干预研究中不可忽视的因素。因此,关于儿童社会判断的研究不仅可以丰富儿童社会认知的内容,而且对于提高不受欢迎儿童的同伴接纳的干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日常生活的实际经验和实验研究均表明,儿童的社会判断具有宽大性、联想性、预见性等特点。当然影响儿童的社会判断有多种因素,如判断者因素,被判断者因素,以及人际情感因素,本文主要就人际情感对儿童的社会判断做出探讨。
, 百拇医药
    一、对喜欢的对象评价和预期的社会判断特点

    客观事物之间不是相互独立的、互不相干的,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它们之间有着一定的联系,例如,当一个人出现在我们面前时,我们根据它所呈现的线索,进行判断,产生想象预期。当一个刺激出现时,我们的脑海里就会想起其它的刺激,人们有利用最少量的信息,对别人作出广泛判断、广泛结论的倾向。人们往往从某种品质的存在,推断出他还具备一些其它品质,这种预期可能正确,更多时产生片面性。如果某人聪明,也指望他同样富有想象力、机敏,有活动能力、深思熟虑、可信赖;知道某个人轻率,会认为他也容易发怒,好夸口、冷酷、虚伪。这些预期不是某一特有品质的逻辑结果,而是建立在个人对人格的假设基础上的,聪明不是必然意味着有活动能力,轻率也不是就意味着容易发火。因为人们总是把一些品质看成是双双成对的,而且还假设具有一种品质的人同样也具有另一种品质,预期就这样产生,儿童由于自身的心理和生理的不成熟性,其对对象评价和预期更为表现的主观性。

    研究表明,在特质评价和未来预期方面,与对不喜欢的同伴相比,儿童对喜欢的同伴做出更积极的评价、更积极的未来预期,这是因为,儿童对他人的某种特质进行了积极的评价之后,还倾向于据此推论他人其他方面的特征,尤其当存在道德特质时,儿童更具有这种推论倾向,这就使得儿童在对他人的评价中往往具有很高的一致性,即认为好者十全十美,坏者一无是处(章志光、金盛华,1996)。Hymel(1986)的研究也表明,儿童把喜欢同伴表现出来的积极行为归因于更稳定的、内部的原因,而把消极行为归因于更不稳定的、外部的原因,而对不喜欢的同伴行为归因则相反;并且,与对自己喜欢的同伴相比,儿童会让自己不喜欢的同伴对消极行为负更多的责任。另外,Boulton和Smith(1990)的研究表明,儿童一般会认为自己喜欢的同伴在同伴群体中处于较高的地位,认为自己不喜欢的同伴在同伴群体中处于较低的地位。儿童的年龄越大越易受人际情感的影响,年龄处于低阶段的儿童对喜欢同伴和不喜欢同伴的无关特质(细心、粗心)的评价没有差异,而高年龄段的儿童对喜欢同伴无关特质的评价要比对不喜欢同伴无关特质的评价显著积极。
, 百拇医药
    二、对与自己情感一致的对象的社会判断特点

    情绪、情感是人类精神生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人类经验中最亲近的体验,也是人类行为中最复杂的感受。心理学研究表明,判断者的感觉,他们目前的生活状况等等影响着人们的情感,在某种程度上也影响着他们的判断。国外研究表明,等着电击而被吓坏的人会把别人也看成很恐慌。因此,判断者的需要、情感,极大地影响着他对别人的判断,他会把自己的情感投射到别人身上,而且由于他本人的情感,对特殊特性也很敏感。比如在判断别人的行为时,人们通常掌握了一些背景特点,哪怕是只限于性别、肤色、年龄、服装等,如果这些特征与自己的特征相似,那往往会预言出别人和自己一样的反应。因此,一个人利用自己判断别人行为,要根据他观察到的两个人的社会特征相似的程度而定。

    研究表明,人的情感体验以满意不满意的感受状态把人本身的自我感觉、自我评价、自我监督、自尊心、自信心、自制力携带构成一个主体对自己活动关系(物我、人我关系等)的一种内部监控系统。由于内部监控作用的客观存在,决定了人不是依据外部世界的客观要求,也不是根据主体自身的原发性需要,而是从内部世界反观自身,理解主体与客体之间各种现实或可能意义关系,审度其中的利弊,然后把各种心理能量有效地聚合起来、组织起来,如当自己喜欢和不喜欢的同伴在表现出相同的不好行为时,儿童会判断自己喜欢的同伴比自己不喜欢的同伴更倾向于好的方面。研究表明人的情感体验以一致和不一致的感受状态把人自身感觉一个主体对自己活动关系构成一种对应关系,对感情一致的,使自己的注意指向与自己的情感相符的信息,而回避或忽略与自己的情感相悖的信息或对信息做出与情感相一致的理解(刘尧,2000)。主体会有意无意的受情感的影响,儿童不易接受对喜欢的同伴不利的信息,而对不喜欢同伴的不利的信息却容易接受。比如在表扬建议方面,儿童对喜欢的同伴建议表扬要显著多于对不喜欢的同伴建议表扬。
, 百拇医药
    三、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社会判断特点

    社会判断是要遵循认知客体固有的规律进行并实现的,这个规律是社会判断得以进行的深刻根源,社会判断的规律,归根到底存在于认知客体本身,因此,社会判断是有标准的、稳定的。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判断者本人的知识经验、内隐信念等等都会影响其社会判断。Rholes和Ruble(1984 )以及Rotenberg(1982 )的研究表明儿童大约到了7岁才具有稳定的理解他人人格特质的能力,即根据以前的行为预测未来行为的能力。此外,Livesley和Bromley(1973)的研究也表明儿童大约到了7岁或8岁才能使用人格特质描述他人。总之这些资料表明,儿童在7或6岁时社会认知开始发生重大变化,这时儿童能根据稳定的人格特质评价他人的行为。

    研究发现,面对相同的积极行为,低年龄儿童比高年龄阶段的儿童在对消极相关特质做出更消极评价的同时,也对消极无关特质做出了更消极的评价,短期预期也越消极;而面对同样的消极行为时,低年龄的儿童比高年龄儿童对消极的整体特质做了更消极评价,预期也更消极。原因可能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逐渐认识到对他人做出积极的评价是社会所赞许的,对建立与维持良好人际关系是有利的,而年幼儿童尚未认识到这一点,他们的评价往往是比较客观的,相比年长的儿童来一说就较消极了。当同伴表现出的行为主要涉及特质问题时,在对消极无关特质进行评价和进行短期预期时,低年龄的儿童不能整合结尾不一致的消极行为信息做出相应的社会判断。除此之外,在对其他特质进行评价和进行长期预期时,各个年龄组的儿童都能整合结尾不一致的消极行为信息,并且,相对来说结尾不一致消极信息对低年龄岁组儿童的评价影响最大。可见,虽然与一致的行为信息相比,个体更注意结尾不一致的信息,但这并不意味着结尾不一致的信息就会影响个体的社会判断(Baron & Byrne,1994),这还与个体的社会认知发展水平、社会经验以及提供的客观信息条件有关。
, 百拇医药
    儿童心理发展也跟一切事物发展一样,是一个不断矛盾统一;量变质变的发展过程。但是整体上看,儿童的年龄越大越易受人际情感的影响,对喜欢同伴的社会判断更积极,对与自己情感相一致的社会判断越积极。年龄越小的儿童的社会判断就越呈现的主观性和不准确性,随着年龄增大,儿童的社会判断越来越趋向于客观。因此我们对儿童的引导教育不仅要提高其自身的社交能力,而且还要考虑到他周围的同伴对其积极行为表现的反应,要为他们提供一个积极的、支持性的社会环境。

    参考文献:

    [1]王振宇等著:《儿童社会化》,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

    [2]刘晓东:《儿童的本能与儿童的教育》,《学前教育研究》2000.2.

    [3]王美芳、张利萍:《儿童能力概念发展的研究述评》,《心理科学进展》2004.12(4).

    [4]沙莲香:《社会心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5]章志光、金盛华主编:《社会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6]汪安圣:《思维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7]王魁、汪安圣:《认知心理学》,北京人学出版社,1992年版., http://www.100md.com(金义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