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家庭用药》 > 2009年第9期
编号:11817108
世上真有“哑药”吗
http://www.100md.com 2009年9月1日 《家庭用药》 2009年第9期
     在一些戏剧和电影中,有用“哑药”让服药者变成哑巴的情节,这种哑巴虽然不能开口讲话,但有良好的听力,能听懂别人说话,并作出相应的动作,这就与一般的聋哑人不同。那么,世界上真的有这种“哑药”吗?答案是否定的。

    失语与药物关系不大

    “哑”字的一种理解是失语,即不能说话。失语是指大脑言语中枢病变引起的言语功能障碍,发生于多种大脑疾病,如脑外伤、脑脓肿或脑血管意外等。失语者能听到语言,但不能理解是什么意思,所谓只闻其声,不解其意,也就不能作出正确的回答。失语与服用药物关系不大,因此,也不支持有“哑药”之说。

    哑常由聋引起

    言语是人类特有的功能。人会说话是由于从小生活在语言的氛围中,听觉正常的孩子不断听到各种语言,促使自己的大脑皮质语音中枢的发育,逐渐丰富词汇,成为语言发育完善的成年人。许多哑巴因为先失去听力进而失去学习言语的机会。然而即使有听力,如果在6岁之前没有学说话,也会成为哑巴——从森林中抱回来的狼孩,尽管对其进行专门教育,也很难使其讲话的事实,可以证实。

    嘶哑可由药物引起

    “哑”字的另一种理解是嘶哑,即说不出话来。有些药物使用不当可影响嗓音,轻则会有咽干,讲话或唱歌困难,重则长期嘶哑,但绝不会影响语言功能。用男性激素如甲基睾丸素、苯丙酸诺龙等可造成暂时性或永久性嘶哑。有些药物在治疗过程中有一些口干的副作用,如用颠茄、阿托品或普鲁本辛治疗急腹症,用异丙嗪(非那根)、苯海拉明治疗过敏性荨麻疹、哮喘等,均可有声音嘶哑。服用过量的温热性中药,如桂枝、麻黄、细辛、肉桂、鹿茸、附子、红参等亦可有咽干及嘶哑等副作用。所幸药物的影响大多数是可逆的,停药后一般都会逐渐恢复。

    (作者每周一下午有特需门诊,每周二上午有专家门诊), 百拇医药(江德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