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血液内科 > 贫血
编号:13154938
关注肾性贫血
http://www.100md.com 2013年8月1日 《家庭用药》 2013年第8期
     何谓肾性贫血

    肾脏是体内合成促红细胞生成素的重要器官,肾脏功能受损可导致促红细胞生成素生成减少,进而发生肾性贫血。所以肾性贫血是慢性肾脏病患者常见的临床表现。

    慢性肾脏病的不同阶段均可以合并不同程度的贫血,且贫血现象随着肾功能的减退而加重。据统计,约50%未接受透析的慢性肾脏病患者存在贫血,透析患者的贫血发生率更高。

    肾性贫血的发生机制主要是因为红细胞生成减少、破坏增多,且有出血现象等综合因素所致。贫血一般为正常红细胞正常血红蛋白型,严重贫血时血红蛋白可下降至20~30克/升(正常值120~130克/升)。肾实质损害时,肾脏产生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减少,同时由于肾衰时毒素对骨髓的影响,均使骨髓生成红细胞这一关键环节受到抑制,因而使红细胞生成减少,这一因素在肾性贫血的形成中是最重要的。肾衰时由于凝血功能障碍,患者常有出血倾向,如鼻衄、牙龈出血、胃肠道出血、月经过多等,失血使贫血加重。而在早期,营养素(如叶酸、维生素B12)或铁质等缺乏所致的营养不良性贫血也很常见。

    长期贫血可增加心脏负荷,造成心肌肥厚,心耗氧量提高,心脏病发作机会自然上升。

    如何治疗

    目前临床上给予注射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贫血症状为主,辅以铁剂或其他营养素的补充。

    促红细胞生成素的治疗目标是维持血红蛋白在110~130克/升的水平。剂量应根据血红蛋白水平进行调整。给药途径多采用皮下注射为佳。

    影响促红细胞生成素疗效的因素有如下几点:铁缺乏、铝过量、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脾功能亢进、叶酸缺乏、急慢性失血以及感染等。因此,应尽量纠正上述因素后再开始应用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但促红细胞生成素也有一些副作用,多数患者有血压升高的趋势,偶有头痛、感冒样症状、癫痫、肝功能异常及血钾增高。过敏、高凝血症导致血栓和栓塞者少见。

    接受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的慢性肾脏病患者,均应补充铁剂。补铁途径可分为静脉和口服两种。蔗糖铁是最安全的静脉补铁制剂。口服常用制剂为硫酸亚铁,餐后半小时内服用。根据患者不同的情况,适当补充叶酸和维生素B12。

    合理饮食

    药物治疗的同时配合饮食治疗也是一个重要环节。虽然慢性肾衰患者应控制蛋白质的摄入量,但限制太严,不仅可导致负氮平衡,且会进一步加剧贫血,因而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合理的饮食治疗。与此同时还可应用中医食疗方法,可选龙眼肉、大枣、莲子肉、枸杞之一味或两味,适量蒸服或炖服;也可将药物与粳米或糯米同熬粥服,隔日1次。上述药物味甘不腻,健脾补肾生血,且方法简便,患者易于接受。

    (倪兆慧教授每周二上午在仁济医院东院、每周三上午在仁济医院西院有特需门诊), http://www.100md.com(谢园园 倪兆慧)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血液内科 > 贫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