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家庭用药》 > 2013年第11期
编号:13147988
http://www.100md.com 2013年11月1日 《家庭用药》 2013年第11期
     有人说过,厨房中有良药。姜就是其中之一。

    生姜,味辛、性温,善于解毒。归肺、脾、胃经。在使用时,有生姜、干姜、炮姜之分。

    生姜之用

    治风寒型感冒 风寒型感冒的症状是形寒或有轻微发热,鼻塞流清涕,咳嗽痰涎清稀,并有白色泡沫,舌质淡,舌苔薄白等。治疗以重用生姜为主,有良好效果。现介绍一则价廉有效的验方,名曰“神仙粥”,具体用法:糯米30克,葱白头三枚,生姜七片,共同煮沸成糜状,服用时再加醋数滴,红糖一汤匙,共同调和后,分数口服下。服完后盖被小卧,后微微汗出。一般服用2~3次即可痊愈。相传此方始见于明代洪武年间,一直流传至今,并编成歌诀,其歌:“糯米一两煮成粥,葱头三枚七片姜,共同煮沸成糜状,服时加醋与红糖,服完盖被卧片刻,微微汗出即安康。”

    必须指出:“神仙粥”治感冒确有良效,但必须是风寒型的感冒,其他类型的感冒服之无效。

    治胃寒呕吐 胃寒呕吐、脘腹部畏寒,呕吐物是清涎,用生姜5~6片,煮数沸服用。有祛寒暖胃、止呕作用,若较重者可加姜半夏10克。

    解毒 中药中有南星和半夏,生者都有毒,若误食中毒,常发生喉哑、舌肿及麻木等症,用生姜可解。初嚼生姜味甘,食至有麻辣味,其毒即解。又解蟹毒,若食螃蟹不慎中毒,常发生腹痛腹泻,或有呕吐者,用生姜数片、紫苏叶10克,煮汤服下即解。我们吃螃蟹时,常配姜丝和酸醋为调味,就是为了防止中毒。

    治虚寒型胃痛 其表现为胃痛隐隐,痛时喜暖喜按。轻者可用老生姜和红枣共煮,每日服1~2次,服15~20天即可痊愈。以往有成药名姜枣冲剂即是。自制可用老姜10克、红枣15枚共煮为一日量,分两次服,平时忌食生冷食物和水果,可获良效。

    干姜之用

    生姜晒干后即为干姜。干姜和生姜的不同点在于,晒干后去其辛味而温热性加强。所以干姜无解表发汗之功而有温中祛寒之效。凡脾阳虚而内寒者用之最为适宜。其他内寒者用之亦有良效。

    腹中寒痛 凡腹痛位于脐部周围,其痛绵绵不断,每于夜晚加剧,痛时热熨则缓者,中医学称“寒客太阴,太阴者,脾土也”,常用干姜10克,配甘草6克。若有兼证宜随症加味。

    治寒痰 凡咳嗽痰涎清稀,多白色泡沫,兼见鼻塞流清涕者,属寒痰。中医学称之寒饮射肺,若用消炎药则咳嗽更甚,清痰更多。一般在辛温解表药中加干姜6~10克、五味子6克、北细辛3克,服用3~5剂即可痊愈。

    治腰凉冷痛 凡腰中冷,腰以下冷痛,并有重坠感,在张仲景《金匮要略》中称为“肾着”。形容其症状:“其人身体重,腰中冷,如坐水中……腰以下冷痛,腰重如带五千钱。”其病因为“身劳汗出,衣里冷湿,久久得之。”说明这种病证的形成,都是由于劳动强度大,汗出太多,没有及时更衣,而任其自然吸干,导致寒湿侵犯肌腠,治以甘草干姜苓术汤。其中重用干姜和茯苓,用干姜以祛寒,用茯苓以利湿。

    炮姜是用干姜炒至外黑内呈老黄色即成。味苦辛,性大热。功能温中止泻,止便血。

    用于脾阳虚的泄泻 症见四肢清冷,大便泄泻,甚者便中有未消化的食物,中医称为完谷不化。口不渴者宜用干姜为主的理中汤(干姜、人参、白术、甘草),清代名医曹仁伯曾评说:“理中是足太阴极妙之方,加以中宫之阳气不舒,用干姜者取其散,少腹之阳气下陷,用炮姜者取其守,其变换在大便之溏与不溏。”说明凡大便溏者,必用炮姜。

    用于便血 大便出血分远血和近血,凡先血后便者,称为近血,常见于患痔疮,或见于肛裂;凡先便后血者,称为远血,说明出血点在于肠部。炮姜所治之便血,应是远血,可用炮姜炭10克、仙鹤草30~50克,亦有良好的止泻、止血功效。

    用于吐涎者 证见口水多,且不能自主,夜晚睡中流涎更多,甚至湿透枕巾,也属于脾虚脏寒。在张仲景《伤寒论》中有:“大病瘥后(大病初愈),喜唾,久不了了。胸上有寒,当以丸药温之,宜理中丸。”吐涎之用理中丸者,必须注意,其吐涎必须是清稀者,若稠厚者不宜。若吐涎清稀,夜晚睡中更多者,可加用熟附子4~5克,方可见效。

    从上可见,生姜虽为普通菜肴中常用菜,但用得恰当,却能治疗大病。至于生姜、干姜、炮姜的应用必须牢记三者之不同。为了便于区别,前人曾总结三句话:“生姜走而不守,干姜能走能守,炮姜守而不走。”

    (作者每周三上午在南京中医药大学门诊部、周日上午在南京轩德堂中医门诊部有专家门诊), http://www.100md.com(孟景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