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心血管科 > 心律失常 > 过早搏动
编号:13136608
早搏也分良恶性
http://www.100md.com 2014年3月1日 《家庭用药》 2014年第3期
     很多人日常生活中可能有这样的经历,心里面突然“咯噔”或是“心揪”了一下,这很可能发生了“早搏”,如果此时刚好进行心电图检查,心电图报告上常常会有“期前收缩”的专业诊断术语。“早搏”发生时常常会感到心慌,频发的早搏甚至会使人感到胸闷、头晕,部分人在早搏的时候还会出现咳嗽。早搏以室性早搏最多见,其次是房性早搏。

    心脏每天都在不停地跳动,这种跳动不受大脑的控制,但每一次的跳动都是有节律的,而“早搏”是发生在这规律跳动中的提早跳动。心电图检查是发现早搏的直接手段,但可能无法及时捕捉到,而24小时动态心电图则可以记录一天发生早搏的次数、来源、是否伴有心肌缺血等异常。这样的早跳可能是偶然发生,也可以是规律发生在一个或几个正常心跳后面,后者常被称为室早联律。

    良性早搏

    发生“早搏”是不是就是心脏病了呢?答案是否定的。正常人也可以发生“早搏”,情绪激动、精神紧张、劳累、喝浓茶浓咖啡等都可诱发早搏,特别是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如过度吸烟、大量饮酒,也是发生早搏的部分原因。一些更年期女性也常常出现早搏,甚至是频发的室性早搏。但这些不适都不会导致严重的心脏事件,也不需特殊治疗,适当的休息,调整心态,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就可以减少早搏的发生。很多到医院看病的患者都会绘声绘色地描述自己早搏时的各种感受,希望医生开些药物来控制自己的早搏,也有些患者会向医生提供一天数千甚至上万次“早搏”的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报告,以说明自己的病很严重。其实大可不必如此紧张,很多早搏的发生被称为“良性早搏”,对于这种情况,一般医生会根据早搏是否影响到患者的生活、学习、工作等因素来决定是否需要药物治疗,而解除思想上的顾虑可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恶性早搏

    并不是所有的“早搏”都是“良性”的,特别是有严重的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如急性心肌梗死、冠心病心肌缺血发作、心肌病等,这时发生室性早搏要引起注意,及时到医院就诊。频繁发生的房性早搏可能是心脏瓣膜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等疾病引起的,需要到医院找专科医生进行心脏彩超、甲状腺生化等检查明确诊断。电解质紊乱和早搏的发生有密切关系,特别是低血钾,如一些高血压患者长期口服降压药,部分降压药含有利尿剂成分,可能发生低血钾诱发早搏;而心力衰竭患者因长期口服利尿药,发生低血钾的概率也很高。严重的低血钾还可诱发心房颤动等更严重的心律失常。

    长期严重频发的室性早搏也可以引起心肌病变,特别是通过运动平板试验心电图、心脏彩超、心肌同位素显像等检查发现,很多室性早搏是发生在心脏微血管病变的基础上,常见的缺血型心肌炎和心律失常型心肌炎就属于此类疾病,通过我科特色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可取得良好的疗效。

    所以,当发现早搏时不要慌,良恶性辨别最重要,生活方式要健康,不要盲目采用药物治疗。

    (蒋锦琪主任每周五上午有心内科特需门诊), 百拇医药(申进阁 蒋锦琪)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心血管科 > 心律失常 > 过早搏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