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心脑血管病防治》 > 2010年第2期
编号:11982897
高血压与QT间期离散度(1)
http://www.100md.com 2010年4月1日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10年第2期
     [关键词] 高血压;QT离散度;降压药

    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 识码:A 文章编号:1009_816X(2010)02_0140_03

    QT间期离散度是上世纪90年代初提出的一个心电学概念,其标准十二导联上最长与最短QT间 期之差,有实测值(QTd)和心率纠正值(QTcd)两种。有学者认为其反应了心室复极的不均一 性,是能够反映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心电学指标[1],对心血管病患者室性心律失 常事件的发生有预测价值。众多文献报道有关QTd在评价高血压病、充血性心力衰竭、冠心 病、长QT间期综合征、抗心律失常药物疗效及人群死亡率中的作用,并显示较为肯定的价 值。本文仅对QTd与高血压的关系进行综述。

    1 血压水平及QTd

    血压水平是反映高血压患者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Clarkson PB[2]等报道在一 组未经治疗或至少停服降压药一周的49例高血压病人,其QTd与高血压患者的收缩压水平呈 正相关(r=0.39),且在排除有心电图证据的左室肥厚后,这种关系仍然存在。另一项717人 的人口学调查中,高血压组的QTcd大于正常血压组[3]。但我国裴志芳[4] 等却没有发现QTcd与血压水平相关;并且一组长期药物治疗的高血压病人,QTd已明显下降 ,停止药物治疗8周后,血压恢复至治疗前水平,但QTd却没有随之增大[5] ......
1 2 3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214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