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心脑血管病防治》 > 2010年第3期
编号:11936633
生理性起搏研究及进展(1)
http://www.100md.com 2010年6月1日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10年第3期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心脏起搏;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中图分类号:R541.7 文献标 识码:A 文章编号:1009_816X(2010)03_0229_03

    随着起搏器工程技术及心脏病理生理认识的发展,起搏器治疗的应用范围从最初的主要针对 引起患者反复晕厥甚至猝死的缓慢性心律失常,拓展到致死性快速心律失常,由治疗心电疾 病扩展到非心电疾病,如肥厚性心肌病,严重心衰等。生理性起搏,包括起搏模式和起搏部 位的选择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也是将来起搏的发展方向。本文对近年来关于起搏模式及部位 临床试验和研究进展进行总结,以期对以后的临床工作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1 生理性起搏模式的研究及进展

    1.1 单腔按需性起搏(VVI/AAI):VVI起搏避免了与自身心室波的竞争,曾挽救了众多患 者的生命,但它使心室内除极方向改变,没有房室顺序功能,左右心室不同步,导致心功能 下降,同时有较高的心脏低排量综合征和房颤发生率,其不符合生理性起搏已成为共识。AAI 起搏无论在降低心房颤动及心力衰竭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及提高生存率方面都明显优于VV I起搏。

    1.2 双腔房室顺序起搏(DDD/DDDR):DDD起搏模式维持了房室顺序激动,同时它又保证了 房室阻滞时的心室安全起搏,优于VVI/AAI,DDDR又优于DDD,更加符合正常生理情况, 人们对此寄予了很大期望。但近年来的几项大规模临床试验得出结果[1,2,3],DDD/DDDR起搏虽然保持了房室顺序激动,却在死亡率、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方面并不优于VVI 起搏 ......
1 2 3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520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