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心脑血管病防治》 > 2010年第3期
编号:11936619
全脑血管造影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与护理
http://www.100md.com 2010年6月1日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10年第3期
     [关键词] 全脑血管造影;静脉血栓;护理

    中图分类号:R543.6;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_816X(2010)03 _0248_01

    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DSA)术后穿刺处需沙袋压迫6h~8h,平卧伸髋,穿刺侧肢体制动24h, 易形成下肢静脉血栓。本院神经内科2006年9月至2009年6月共行全脑血管造影(DSA)156例 ,其对下肢静脉血栓预防与护理经验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56例病例均为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年龄21~72(平均46±11.5)岁,男89例,女67例,其 中58例为蛛网膜下腔出血,32例为脑出血,66例为颅内动脉狭窄患者。所有患者术前均行双 下肢血管B超检查,3例患者存在下肢深层静脉血栓,其余153例患者均无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
, 百拇医药
    2 术后护理

    2.1 生命体征观察: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变化是术后护理的重点,并做好护理记录。发现异 常及时报告医生并配合治疗及抢救。

    2.2 一般护理:嘱咐患者多饮水,以促进造影剂的排出,认真记录尿量,尿量>2000ml时,逐 渐减少饮水量。

    2.3 体位放置:指导患者术后平卧,术侧下肢制动24h,股动脉穿刺部位局部加压包扎,用沙 袋压迫止血6小时。术后24小时内观察足背动脉搏动是否良好,皮肤温度是否正常及脚 趾活动情况、有无水肿、穿刺点局部皮下有无瘀血、血肿等以评价加压包扎的效果[1 ]。

    2.4 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下肢静脉回流缓慢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重要原因,宜采取 以下措施防范:(1)避免膝下垫枕,过度屈髋,影响静脉回流[2]。(2)静脉输液时 避免选用下肢静脉,更不宜在下肢同一部位多次进行静脉穿刺,以免发生的药物外渗,一旦发 现局部出现发红、肿胀的情况,应立即更换穿刺部位,抬高患肢,沿红肿方向给予50% 的硫酸镁溶液进行处置。(3)未形成下肢静脉血栓患者,术后应向患者及家属宣讲防范下肢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知识及加强下肢肌肉活动的必要性,以取得患者和家属的配合,如腓 肠肌挤压:护士或家属一手将患者膝关节部位固定,另一手在腓肠肌做有节律的挤压,挤压1 秒与放开1秒交替进行,持续3~5分钟,每4小时1次[3];足踝的被动运动:左手固 定 踝部,右手握住前足做踝部关节屈伸运动、足内外翻、外伸运动和内屈、内翻、外翻、外伸 组合而成的“环转”运动,屈伸运动、足内外翻运动30~35次/分钟,“环转”运动10~15次/ 分,做10分钟/次,每4小时1次[4]。
, 百拇医药
    3 结果

    153例全脑血管造影患者经以上护理,出院前均无下肢静脉血栓发生。

    4 讨论

    4.1 下肢静脉血栓是全脑血管造影患者术后的一种严重并发症,易导致肺栓塞而危及生 命。形成下肢静脉血栓的原因如下:(1)下肢静脉回流缓慢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重要原 因,在静脉瓣窦处形成涡流,瓣膜局部缺氧引起白细胞粘附因子表达、白细胞粘附及迁移,促 进血栓形成[2]。(2)血液的高凝状态:神经内科患者,经常使用甘露醇、速尿,这些 药物可造成血液浓缩,或者因患者吞咽困难水的摄入不足,也可造成血液浓缩。(3)静脉壁损 伤:反复多次的静脉穿刺以及药物对血管壁的刺激,导致静脉内膜损伤而形成血栓。

    4.2 对外科大手术、创伤、肿瘤手术后,长期卧床有心脑血管疾病者,易形成下肢静脉血 栓,尤其对老年患者应提高警惕性,注意观察先兆,如小腿肌群疼痛、踝足部肿胀等。在本组患者中,通过鼓励患者饮水、适当的体位放置以及加强穿刺侧下肢静脉回流护理,15 6例患者住院期间未发生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揭示在护理过程中,需严密观察,及时针对下 肢静脉血栓的原因进行相应预防,可有效地减少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
, http://www.100md.com
    参考文献

    [1]王设霞,王红娟.全脑血管造影术患者的护理体会[J].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5,8(2):111.

    [2]宿英英.神经系统急危重症监护与治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552-553.

    [3]张燕华,罗玉容.重型颅脑损伤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208例[J].中国实用护 理杂志,2006,22(3):24-25.

    [4]陈廖斌,顾洁夫,王华,等.足踝主、被动运动对下肢静脉回流的影响结果[J].中华骨 科杂志,2001,21(3):145-147., 百拇医药(王亚静,杨丽华,王灵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