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心脑血管病防治》 > 2018年第6期
编号:13264840
远红外穴位敷贴联合良肢位摆放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肢体痉挛的效果观察(2)
http://www.100md.com 2018年12月1日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18年第6期
     3讨论

    脑卒中患者3周内约90%的患者都会出现痉挛,上肢的屈肌痉挛模式、下肢的伸肌痉挛模式是脑中风及脑外伤常见的,痉挛模式是肢体恢复的最大障碍。持续痉挛可造成肩手综合征、肩关节半脱位、足下垂等并发症。

    良肢位可降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肢体痉挛程度[6]。良肢位又称抗痉挛体位,是从治疗的角度出发而设计的一种临时性体位。良肢位的治疗原则是通过对抗肩胛骨下沉、后缩和肱骨内旋的痉挛模式,维持肩胛胸廓关节的活动度,髋关节处于内收、内旋的姿势,从而抑制异常的运动模式。本研究的结果同样支持这一观点。通过对患者在卧位、坐位等体位的良肢摆放,在干预1周后痉挛评分即有下降。

    远红外穴位敷贴亦可降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肢体痉挛程度。脑中风患者偏瘫造成患侧肢体血流速度减慢,长时间可影响患侧的血液循环。穴位敷贴作用机理是通过“吸收”、“反射”、“渗透”等过程,产生“生物共振”效应,从而激发肌体细胞活性,有效改善人体微循环,提高组织供氧 ......
上一页1 2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3809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