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好家长.青春期教育》 > 20139
编号:13717434
2013年江苏省南京市中考作文佳作选评(3)
http://www.100md.com 2013年9月1日 《好家长·青春期教育》 20139
     陆鹤,我们俩现在都像吃了蜜一样甜吧!END

    书里有个“我”

    南京一考生

    在一个温暖的午后,捧一杯清茗,拿一本《目送》,细细品读,最是惬意不过。

    会因小细节轻轻触动心灵,仿佛身临其境;相似的故事,相似的情感,引人思考:原来书里有另一个自己。

    我深深地记得《目送》的一个名叫《胭脂》的篇章中,作者帮母亲涂指甲油。干瘪像蛇皮一样的皮肤,苍老的面容上爬满了皱纹。但当作者轻轻帮她涂上鲜红的指甲油时,母亲笑了,眼里满是幸福。

    这便是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刻了吧,享受着儿女送来的脉脉温情。

    我还记得那一天,母亲拿着面小镜子嚷着让我帮她拔白头发。
, 百拇医药
    不需要寻找,银丝霸占了鬓角,许多发根都带着白,全白的,更有白了一半的。

    “哎哟!”母亲轻轻叫着疼,眼里却是笑着的,如书中的母亲那般,幸福悄悄爬上眉梢,连嘴角都带着笑意。

    细碎的阳光洒在身上,我心里的暖流在荡漾。

    我想书中的女儿帮母亲涂指甲油的心境也如同我这般吧。

    “妈妈,别找了,我帮您把白的剪掉吧。”我轻轻地伏在母亲的耳边说。

    母亲微眯着眼,似在享受。听了我的话,微微点了点头。

    我仔细帮母亲把露在外面显眼的白色头发用剪刀剪掉,剪下一根就把它放在母亲手心里。

    母亲静静地,似睡着了一般,任由我摆布。
, http://www.100md.com
    思绪飘远,我仿佛看见一个牙牙学语的幼童在央求母亲梳一个好看的发型。那时的阳光也如这般,母亲灵巧的双手在女孩头上施展魔法。

    “够了,八十根了。”母亲打断了我的思绪,微微冲我一笑。

    我也笑了。我懂了作者的心思,帮母亲涂指甲油,伴母亲散步,不过都是想为操劳一辈子的母亲尽点孝心罢了。

    这是作者的心思,是我的心思,也是天下所有儿女的心思。

    【点评】小作者该是多么温暖贴心的女孩子啊,真正理解父母心的子女,才会有文中表达出来的这般细腻情思。全文以阅读《目送》为开篇,这一笔是别有匠心的:既自然地点了文题,也巧妙地引出了女儿为母亲剪白发的场景,更重要的是,小作者借了《胭脂》一篇中文字的“语势”,帮助自己营造出一种温情笔调。人物描写很有特色,“细碎的阳光洒在身上”,这样的细节使得母女的形象如同剪影一般,很有艺术美感。 END
, 百拇医药
    (西西弗)

    书里有个“我”

    “不入园林,怎知春色如许?”捧着自己翻了又翻的《牡丹亭》,我如丽娘一样,为自己在极熟悉的玄武湖畔发现了新奇的美妙事物而暗自欣喜。

    初春,正是发现奇趣的好时节,我看着我的《牡丹亭》,穿过湖畔的小石桥,寻了个幽静的角落,靠在石栏上,映着水浪,独自走在“园子”里,听丽娘唱“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句句透出心情的愉悦。我又何尝不是如此?望着斜对面的阅兵亭,其实更像一处水榭。湖面好像也被明媚温和的春光感染,亦或是顺着我的心意,在微风的轻拂中,将自己的影儿投到了水榭的石壁上。阳光也随着她,柔和的一点儿也不刺眼,如流动的彩绘。人们常说,湖面如同镜子,然而水榭的石壁竟成了镜子的镜子。不过这也难怪,总是听到人们赞美的湖面,怎能不抓住机会一览自己的芳容?一念至此,我便忍不住笑了,原来万物皆有爱美之心,在哪儿都得以体现。
, 百拇医药
    不光湖面爱美,湖畔的花儿也有对美好的向往,甚至长得伸出了石栏,与石栏上所雕成的花样相映成趣。这如何不是丽娘在《寻梦》中所唱的“嵌雕栏芍药芽儿浅”,我便好像书中的丽娘,丽娘又好像书中的“我”,我们俩竟想到了一处。但可笑的是,我却分不清是芍药伸出了雕栏,还是石栏上雕了芍药的花样。这两样好像都是美的存在。湖畔的花儿随微风摆了摆,带动水榭上的光影,湖面的水波,花儿映在石栏上的影子也摆了摆。

    我在书中借丽娘的情感体会到了湖畔的美,仿佛丽娘便是书中的“我”,领我在熟悉的地方游走。拥有了一双发现新美的眼睛,一颗体会新美的心,恰便似“春心无处不飞悬”。END

    点 评

    春游玄武湖,只道是寻常,但配上《牡丹亭》韵味十足的唱词,借“丽娘”的眼睛发现湖边初春的新美,寻常的内容就此不寻常起来;同时,“我”和书中的“丽娘”一道游湖,便正合“书中有个‘我’”。这是小作者审题立意的独具匠心之处。其二,所引之文精准,足见小作者爱所读之书;所看之湖则充满诗情画意,足见小作者会读所爱之书。如此,“游湖”“阅读”同为“赏心乐事”!
, 百拇医药
    受书的内容所限,小作者不能更好地借湖边的春景体会“丽娘”的赏春心境,在情感相通上不能做更多的文章,有的贴合度略显不足。所以,小作者最后一小节所做的一点补救难能可贵,恰便似“春心无处不飞悬”。

    (万君仙)

    书里有个『我』

    南京一考生

    “每一次相遇都是久别重逢。”在生活的此岸出发,我泛舟湖上,到达书的彼岸,与书相逢,融我于“书”。

    书里有个“我”,有关于生死的追问。21岁的青春年华,史铁生却被命运永远地钉在了轮椅上,再也没有站立的可能。他不安焦躁,他悲观绝望,一次次,他向历史询问着关于生与死的秘密。终于,他走出了山重水复的烦恼,走进了柳暗花明的喜悦。“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

    “人们往往害怕要到虚无里去,却忘了本从虚无里来。”是的,不知死,安知生?死是归宿,生是过程,生死同一,过程即是归宿。死亡,本是带着回家的温馨。

    书里有个“我”,有对于自然的感激。祭坛石门里掉落的余晖,偌大的地坛里恣意生长的参天古树,一天天,一年年,阳光一次次用发丝扫去黑夜的阴尘,它们依旧不急不躁,不慢不快地行走在阳光里,伫立在大地上,像是要待到永恒。是在这样的肃穆与淡然间,史铁生从悲观的小我中挣脱出来,把命运带来的苦痛化作对地坛饱蘸热情的赞颂,对万千民众的激励。, 百拇医药(孙婵等)
上一页1 2 3 4 5 6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