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健康人生》 > 20153
编号:13648934
也谈中国画的创新
http://www.100md.com 2015年3月1日 《健康人生》 20153
     中国画的创新是一个老生常谈的旧话题,一百多年前就曾经闹得不可开交,在摹古成风的当下,旧话重提显然并非多余。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一个时代必有一个时代的艺术。在美术领域,汉代的沉雄、唐代的华美、宋代的精微,都是时代精神在美术作品上的反映。三百多年前,石涛明确提出“搜尽奇峰打草稿”、“笔墨当随时代”的画学理论,其清新明快的画风像一道闪电,划破了陈腐黑暗的清代画坛的夜空。

    眼下,许多中国画家虽对石涛“笔墨当随时代”这六个字耳熟能详、倒背如流,但在绘画实践中却执迷不悟、顽固不化,沉醉于传统的文人画泥潭不能自拔。

    传统文人画发轫于北宋,盛于元明,至清代已成强弩之末。文人画之所以肇始于北宋,当时因推行文官制度,使苏轼、文同这样的文人士大夫得以进入官场。这些文人士大夫并不具备专业画家那样的写实功夫,但他们扬长避短,不追求形象的逼真,而重视笔墨的写意情趣,形成逸笔草草、不求形似的文人画。相对于“惟妙惟肖”的工笔画,文人画无疑是一种创新。只是从元代到元清,文人画也落入窠臼,变得俗套起来。

    艺术的兴衰,决定于能否与时俱进,中国画亦如此,改革文人画的呼声,自辛亥革命以来不绝于耳,潘天寿、陆俨少走的是传统出新之路,而徐悲鸿、林风眠、李可染、吴冠中走的是中西融合之路。

    对于西方文化,一些以传统文人画家自居的人似乎有一种近乎本能的排斥心理,认为引进西方文明就是崇洋媚外,是对本土文化的背叛。恰恰相反,一个国家越是强大,越有文化自信,就越有开放的胸怀。况且,中西融合不是全盘西化,而是有针对性地吸收西方优秀的艺术元素,为我所用。

    世界文明成果是不分国界的,如何让世界文明的优秀成果为我所用,这本身就是一种智慧。中国画大可吸收、借鉴西方艺术元素,就像无论巧克力还是麦芽糖,咖啡还是中国茶,只要有益于身心健康,何必纠结于姓“中”还是姓“西”?, 百拇医药(吴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