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现代养生》 > 2005年第12期
编号:11052287
我的一段亲身经历
http://www.100md.com 2005年12月1日 《现代养生》 2005年第12期
     信息时代的高速发展使我们的生活变得十分便利,人们可以从网上搜索任何信息。有些人生病时往往先进行网络搜索,自己对症自我诊断,殊不知轻信网络、一知半解地跟着网络走会造成可怕的心理暗示。

    2003年冬,我发现自己的左手发颤,拿不住东西,会不会是肌无力?我一下子联想到王志文在《过把瘾》里的病状。那可是不治之症!我还年轻呀,怎么会……想到这里,我不禁一身冷汗。为了确认,通过网络搜索,我把有关“肌无力”的情况了解得一清二楚。了解得越清楚,我越害怕,挂了一个专科门诊。医生询问过病史,就进行例行检查。敲敲打打、拉拉捏捏,最后结论是:“左手的力量好像比右手要弱一些。”“会不会是肌无力?”“不会。”医生回答得斩钉截铁,“可能是颈部椎管狭窄引起的。”看到我的疑惑,他最后说:“我建议你先去神经内科看一看,如果要手术再来外科。”来到神经内科,女医生还没等我把状况说完,早已写好诊断记录。“刷”,她潇洒地撕下一张检查单,让我做MRI(颈部核磁共振)。不知道核磁共振是什么,只知道十分严重的病情才借助如此先进的手段来诊疗。天哪,我的世界一片灰暗,那个外科的毛头小伙还没说什么,神经内科的医生就给我开了MRI!
, 百拇医药
    之后,我又上网查看了“颈部椎管狭窄”的内容。严重的要做手术,但术后可能瘫痪。看来,问题严峻,核磁检查很必要。交了1200元,又等了一周,终于轮到我做检查了,躺在像棺材似的检查机器中,忍受了20分钟的“噪声污染”后,检查结束了,还好,不痛不痒,只是钱多了些,等结果的一周让我寝食不安,拿到写着“未见异常”的报告后我不放心,再次看医生。从片子中他也没有看出什么椎管异常,只是说,骨髓的颜色有些不对。他坦言,这不是外科的专业范围。

    手颤的症状依然存在,而肌无力的阴影和椎管狭窄的问题也一直困扰着我。我又挂了外科专家号,专家的检查方法与毛头小伙如出一辙,但是他最后让我做肌电图。想到做核磁那么简单,我兴冲冲地交钱,预约。谁知道等待我的是一场苦不堪言的经历。躺在黑乎乎的检查室,女医生把无数根电线夹在我的手上,让电流通过。之后,她竟然拿出一根大约两寸长、像纳鞋底一样粗的针,毫不犹豫地扎我的手心,疼得我叫了起来。不只如此,她还用力攥我的手心,并让我使劲挣脱她的束缚。由于疼痛,几次都没有成功。医生训斥道:“做肌电图病人不配合,屏幕上没显示,我们怎么往下进行?别耽误时间,还有好多病人等着检查呢!”于是,我忍着剧痛做了检查,心想,要是没问题,这不是没事花钱找罪受吗?
, 百拇医药
    检查结果还是“未见异常”。再看医生,他给我开了拍X光片,这一次,我把检查单悄悄地塞进了兜里,离开医院。经历了恐怖的肌电图检查后,我不敢再尝试任何检查了。也许我本身就没有什么大病,只不过被网上的信息吓坏了,心理因素使然。果然,在我不看医生不吃药以后,手颤的症状竟然自动消失了。后来我想到可能是我的办公桌临窗,也许是受风了。2004年的冬天,我比往年多穿了一件小薄棉袄,防患于未然,可喜的是,我的病状一直没有再出现。

    想到过于依赖网络,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心理压力和麻烦,真是觉得好笑。我的一位医生朋友听了我的故事说:“医生最怕你们这样懂一点医学知识,可又不完全明白的人。不当的心理暗示有时很可怕。”也许他是对的,我们可以参考网上的信息,但是不要轻信,更不要乱对症,毕竟“隔行如隔山”。不然,有了网络,还要医生干吗?

    (编辑:安然), http://www.100md.com(沙 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