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三月择食助生发
春三月是指立春后的正月、惊蛰后的二月、清明后的三月。春日气温转暖,处处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云:“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作为万物之灵的人,也和自然界生物一样充满生机。这时,人体各组织器官功能活跃,需要大量的营养物质,供给机体活动和生长发育的需要。
春季伊始,风多物燥,人体发散现象较之明显,如皮肤干燥,口唇干裂,故宜多吃些新鲜蔬菜及多种水果、饮料,以补充人体的水分。由于春季为万物生发之始,阳气发越,所以忌食油腻辛辣炒爆之物。以免助阳外泄。中医认为,肝木应春,春三月肝气生发,肝阳易升,容易引起头昏头晕症,故宜吃有清肝养肝作用的食物。肝木不宜生发太过,肝木太过则克伤脾土。所以,唐代养生家孙思邈在《千金方》说:“春七十二日,省酸增甘,以养脾气。”肝属木,味为酸,五行木胜土,土于五脏为脾,味为甘。
春季除了清淡滋补食品外,还宜食下列物品。
韭菜 每年清明前后,民间有“吃头吃尾”之说,“吃头”即指清明韭菜,“吃尾”是指重阳韭菜,也就是刚刚上市的韭菜和即将下市的韭菜。唐·孙思邈云:“二月宜食韭,大益人心。”《礼记》说,庶人春荐韭以卵,就是说春天老百姓用韭菜代鸡蛋来作为祭品。吃韭菜讲究时令,“春食则香,夏食则臭”。春日食韭有辛辣助阳,促进生发的效用,它富含维生素A、B、C和糖类,蛋白质,且有抗生物质,有调味杀菌作用。
荠菜 “春来荠美忽忘归”。阳春季节,当其它蔬菜尚未应市的时候,荠菜不失为是上好的时令佳蔬。食之有明目、利肝、养胃、止血的作用,尤其是患有各种出血性疾病,如肺出血、尿出血、子宫出血、鼻出血、视网膜出血及小儿麻疹、急慢性肾病、乳糜尿等春季常见病食荠菜更加适宜。
马兰头 又名路边菊或田边菊。闽南民间称毛蜞菜,浙江群众称马兰青,是一种时令蔬菜。常于春天摘其嫩茎叶作时菜食用。春天肝木易旺,或患有肝胆疾患和黄疸型与无黄疸型急性肝炎,食之最宜。《随息居饮食谱》中说:“马兰甘辛凉,嫩者可茹、可菹、可馅,蔬中佳品,诸病可餐。”
红枣 红枣具有良好的补益作用。对小孩的生长发育有很大好处。其性平和,能养血安神,尤适用于久病体虚,脾胃功能弱者服食。《摄生消息论》指出:“当春之时,食味宜减酸益甘,以养脾气。”红枣甘甜,善养脾胃,不失是顺应春时的服食佳品。
枸杞头 又称枸杞菜。为春季时令性野生佳蔬,能补虚益精,清肝明目。《本草逢原》亦说它“能降火及清头目”。春季阳气发越,尤其是肝阳偏旺之人,以及高血压和高血脂症,春天容易头昏脑胀,或头晕目眩,或目赤红肿者,食之更为适宜,或做凉拌菜,或煎汤代茶饮,颇有裨益。
荸荠 春季温暖,风多物燥,荸荠多汁,能生津养阴,清热除烦,止渴润燥。人体每于春天阳气发泄,水分体液亦易耗散,出现口干唇裂,皮肤干燥,故宜生食荸荠,亦可煮熟食用。
泥鳅 有保肝作用,适宜慢性迁延型肝炎患者服食。据《黑龙江医药》1972年第3期中介绍,泥鳅对肝功能的恢复,较一般保肝药物治疗为快。对迁延型和慢性肝炎的肝功能也有较明显的改善作用。
螺蛳 民间有“清明食螺,眼不生疴”之说。无论螺蛳或是田螺,功用相近,性寒、味甘,有清肝、养肝和明目的效果。清明前,螺未产子,体内壮实,且寄生虫少,故宜清明前服食。《随息居饮食谱》云:“过清明不可食。”由于螺蛳能清肝明目,善治目赤翳障。《本草汇言》曾说:此物体性大寒、善解一切热障,因风因燥因火者,服用效果甚速,尤其是对风火红眼病疗效更好,食螺最宜。
清明茶 清明前后,是品尝明前茶的季节。明前茶是指每年清明前采摘加工的新茶,有养肝清目,化痰除烦渴的功效。诗曰:“春眠不觉晓”,是指春意融融使人瞌睡,饮用清明茶,有醒脑提神之功,正如明朝李时珍所说:“茶苦而寒,使人神思闿爽,不昏不睡,此茶之功也。”
香椿头 为春季香椿的嫩叶,属春令时菜。《生生编》认为:“香椿头,嫩芽瀹食,消风祛毒。”《随息居饮食谱》也认为:“消风、解毒、入馔甚香,亦可瀹热腌焙为脯。”医家认为它有清热解毒、健胃理气之功。民间常做凉拌菜,或炒鸡蛋食用。然香椿头为大发食品,故有宿疾者勿食。
猪肝有养血,补肝,明目之功。猪肝含有丰富蛋白质,卵磷脂及微量元素,利于儿童的智力和身体的发育。春天(尤其是5月份)是生长最快季节,生长速度快,必然要消耗更多的营养,因此家长要根据孩子这一生理特点,在膳食中增添补肝的食品——猪肝。
此外,春三月还宜吃春笋、银鱼、莲藕、菊花脑、大蒜、金针菜、金花菜、百合、麦面、决明子、银耳等。
还要配合忌食羊肉、狗肉、鹌鹑、茴香、洋葱、白酒、炒花生、炒瓜子、肉桂等燥热的食品。
[编辑:迟昊], 百拇医药(袁 超)
春季伊始,风多物燥,人体发散现象较之明显,如皮肤干燥,口唇干裂,故宜多吃些新鲜蔬菜及多种水果、饮料,以补充人体的水分。由于春季为万物生发之始,阳气发越,所以忌食油腻辛辣炒爆之物。以免助阳外泄。中医认为,肝木应春,春三月肝气生发,肝阳易升,容易引起头昏头晕症,故宜吃有清肝养肝作用的食物。肝木不宜生发太过,肝木太过则克伤脾土。所以,唐代养生家孙思邈在《千金方》说:“春七十二日,省酸增甘,以养脾气。”肝属木,味为酸,五行木胜土,土于五脏为脾,味为甘。
春季除了清淡滋补食品外,还宜食下列物品。
韭菜 每年清明前后,民间有“吃头吃尾”之说,“吃头”即指清明韭菜,“吃尾”是指重阳韭菜,也就是刚刚上市的韭菜和即将下市的韭菜。唐·孙思邈云:“二月宜食韭,大益人心。”《礼记》说,庶人春荐韭以卵,就是说春天老百姓用韭菜代鸡蛋来作为祭品。吃韭菜讲究时令,“春食则香,夏食则臭”。春日食韭有辛辣助阳,促进生发的效用,它富含维生素A、B、C和糖类,蛋白质,且有抗生物质,有调味杀菌作用。
荠菜 “春来荠美忽忘归”。阳春季节,当其它蔬菜尚未应市的时候,荠菜不失为是上好的时令佳蔬。食之有明目、利肝、养胃、止血的作用,尤其是患有各种出血性疾病,如肺出血、尿出血、子宫出血、鼻出血、视网膜出血及小儿麻疹、急慢性肾病、乳糜尿等春季常见病食荠菜更加适宜。
马兰头 又名路边菊或田边菊。闽南民间称毛蜞菜,浙江群众称马兰青,是一种时令蔬菜。常于春天摘其嫩茎叶作时菜食用。春天肝木易旺,或患有肝胆疾患和黄疸型与无黄疸型急性肝炎,食之最宜。《随息居饮食谱》中说:“马兰甘辛凉,嫩者可茹、可菹、可馅,蔬中佳品,诸病可餐。”
红枣 红枣具有良好的补益作用。对小孩的生长发育有很大好处。其性平和,能养血安神,尤适用于久病体虚,脾胃功能弱者服食。《摄生消息论》指出:“当春之时,食味宜减酸益甘,以养脾气。”红枣甘甜,善养脾胃,不失是顺应春时的服食佳品。
枸杞头 又称枸杞菜。为春季时令性野生佳蔬,能补虚益精,清肝明目。《本草逢原》亦说它“能降火及清头目”。春季阳气发越,尤其是肝阳偏旺之人,以及高血压和高血脂症,春天容易头昏脑胀,或头晕目眩,或目赤红肿者,食之更为适宜,或做凉拌菜,或煎汤代茶饮,颇有裨益。
荸荠 春季温暖,风多物燥,荸荠多汁,能生津养阴,清热除烦,止渴润燥。人体每于春天阳气发泄,水分体液亦易耗散,出现口干唇裂,皮肤干燥,故宜生食荸荠,亦可煮熟食用。
泥鳅 有保肝作用,适宜慢性迁延型肝炎患者服食。据《黑龙江医药》1972年第3期中介绍,泥鳅对肝功能的恢复,较一般保肝药物治疗为快。对迁延型和慢性肝炎的肝功能也有较明显的改善作用。
螺蛳 民间有“清明食螺,眼不生疴”之说。无论螺蛳或是田螺,功用相近,性寒、味甘,有清肝、养肝和明目的效果。清明前,螺未产子,体内壮实,且寄生虫少,故宜清明前服食。《随息居饮食谱》云:“过清明不可食。”由于螺蛳能清肝明目,善治目赤翳障。《本草汇言》曾说:此物体性大寒、善解一切热障,因风因燥因火者,服用效果甚速,尤其是对风火红眼病疗效更好,食螺最宜。
清明茶 清明前后,是品尝明前茶的季节。明前茶是指每年清明前采摘加工的新茶,有养肝清目,化痰除烦渴的功效。诗曰:“春眠不觉晓”,是指春意融融使人瞌睡,饮用清明茶,有醒脑提神之功,正如明朝李时珍所说:“茶苦而寒,使人神思闿爽,不昏不睡,此茶之功也。”
香椿头 为春季香椿的嫩叶,属春令时菜。《生生编》认为:“香椿头,嫩芽瀹食,消风祛毒。”《随息居饮食谱》也认为:“消风、解毒、入馔甚香,亦可瀹热腌焙为脯。”医家认为它有清热解毒、健胃理气之功。民间常做凉拌菜,或炒鸡蛋食用。然香椿头为大发食品,故有宿疾者勿食。
猪肝有养血,补肝,明目之功。猪肝含有丰富蛋白质,卵磷脂及微量元素,利于儿童的智力和身体的发育。春天(尤其是5月份)是生长最快季节,生长速度快,必然要消耗更多的营养,因此家长要根据孩子这一生理特点,在膳食中增添补肝的食品——猪肝。
此外,春三月还宜吃春笋、银鱼、莲藕、菊花脑、大蒜、金针菜、金花菜、百合、麦面、决明子、银耳等。
还要配合忌食羊肉、狗肉、鹌鹑、茴香、洋葱、白酒、炒花生、炒瓜子、肉桂等燥热的食品。
[编辑:迟昊], 百拇医药(袁 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