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现代养生》 > 2009年第6期
编号:11820199
传统与现代的食法养生理念

     养生之本,必资于食;然而,食什么?怎么食?如何实行“有效食法”?传统与现代的饮食养生都是大有讲究。正如101岁仍行医济世的唐代药王孙思邈,谆谆告诫人们:“不知食宜者,不足以生存也。”可见,这问题不可掉以轻心。

    传统养生的食法理念

    食什么?传统养生的饮食理念是讲究养、助、益、充的有机结合。《黄帝内经》指出:“五谷(米、麦、小豆、大豆、黍)为养,五果(桃、李、杏、栗、枣)为助,五畜(牛、羊、猪、鸡、犬)为益,五菜(葵、藿、薤、葱、韭)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益精气。”

    天底下的食物难以胜数,但归纳起来,人类赖以生存所需的营养物质,不外乎蛋白质、脂肪、糖、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等6种。这6种营养素,在传统的饮食结构中都具备,只要进食不偏嗜,泛而尝之,就足够了,完全可以确保我们的健康。

    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结合中国居民膳食结构特点而设计的“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分为5个层次:第一层(底层)为谷类食物,即碳水化合物;第二层为蔬菜、水果;第三层为经常吃适量鱼、禽、蛋、瘦肉等肉类,动物性食物是优质蛋白质、脂溶性维生素和矿物质的良好来源;第四层为奶类、豆类食品;第五层(塔尖)是油脂类,但要求每天不超过25克。两相比较,我们不难发现,当今营养专家们所设计的“膳食宝塔”,只不过是将传统膳食结构的养、助、益、充加以量化和形象化而已。

    怎么食?传统饮食养生理念至为独特的是“天人合一”。即要求人们遵循天体运行的规律安排膳食。天体运行的基本规律是昼夜交替,昼夜交替体现着阴阳消长。《黄帝内经》概括为:“阳气者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087 字符
如果您在使用手机等流览时无法查看或下载全文,可能是被搜索引擎失真“转码”,请点击屏幕最下方的“电脑版”或“原网页”访问。


限于服务器压力,网站部分信息只供爱心会员或有一定积分的注册会员流览。
此信息需要 2 积分(免费注册登录后每天可以领取10个积分)。
用户名
密 码
  忘了密码

如果您还不是100md.com会员,欢迎 免费注册
如果您想获得积分,点击这里 查看积分规则
如果您想订购杂志,请直接与《现代养生》编辑部联系。
    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之建议、推荐或指引。文章版权属于原著作权人,若您认为此文不宜被收录供大家免费阅读,请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我们收到通知后,会立即将您的作品从本网站删除。

   微信文章  关注百拇  评论几句  搜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