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中饮食养生的思想探颐
田鑫 李桂花 徐雨情【摘要】? 《黄帝内经》以“中和”为中心思想,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从饮食作用、饮食养生原则、方法及禁忌等几方面入手,建立起中医饮食养生的基本理论体系,并对后世中医养生学的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饮食养生的原则、作用以及饮食养生材料三个方面探究《黄帝内经》中對饮食养生的相关论述。
【关键词】? 黄帝内经;饮食养生;养生原则;养生作用
中图分类号? R212?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671-0223(2023)09--02
《黄帝内经》作为中医学界的百科全书、祖国医学的瑰宝,同时也是中医养生学的源头,书中强调注重天人合一整体观念的养生思想,提出“谨察阴阳之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的理念,同时提出固本培元,强健体魄,预防疾病以及“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内外因决定论[1]。通过对这一古老经典的研究使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生命的规律,掌握健康和福祉的基本原则。
中医养生学的历史源远流长,包含饮食养生、起居养生、导引养生、精神养生、药物养生等多种方法。《素问·平人气象论》:“人以水谷为本,故绝水谷而死”,饮食水谷是人类维持生命健康的根本,自古以来上至王公,下至平民,都将饮食水谷视为生命的根本。因此,注重饮食养生尤为重要。而现今诸多生活中常用的中医饮食养生方论都来源于《内经》,书中还记载了很多关于饮食对健康和疾病影响的篇章,值得后世研读、传承与发扬。因此,对《黄帝内经》中饮食养生的理论和方法进行系统梳理分析,探究《黄帝内经》对后世的饮食养生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所产生的深远影响。
1? 饮食养生的原则
1.1? “谨和五味”,以衡为要
“谨和五味”的原则首载于《素问·生气通天论》,其意为五味调和,强调饮食多样性和营养物质的合理搭配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943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