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现代养生·下半月》 > 2010年第9期
编号:12020280
新医学气功使我年轻长功力
http://www.100md.com 2010年9月1日 《现代养生·下半月》 2010年第9期
     (一)糖尿病的四大类型及致病因由

    糖尿病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以慢性糖尿病为特征的代谢紊乱。高血糖是由于胰岛素分泌或功能的缺陷,或者两者同时存在而引起。除炭水化合物外,尚有蛋白质、脂肪代谢异常。久病可引起身体多系统受到损害,导致眼、肾、神经、心脏、血管等组织发生慢性进行性病变,引起器官功能缺陷及衰竭。病情严重时可发生急性代谢紊乱。例如酮性中毒、高渗性昏迷等。

    糖尿病是常见病、多发病,其患病人数正随着人民生活水品的提高、人口老化、生活方式的改变而迅速增加。及早防治糖尿病应引起众多家庭和广大患者的高度重视。

    糖尿病从西医的角度可划分为四大类:

    I型糖尿病;Ⅱ型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其它特殊类型。而祖国医学则把糖尿病归属于中医“消渴病”的范畴。消渴病又分为上、中、下三消。上消见口渴多饮,大多为肺热所致。中消症见善饥多食,大多为胃热所致。下消症见小便频数,多为肾虚造成。所以将其症状称之为“三多一少”,即吃得多、喝得多、尿得多、身体消瘦。也有些患者“三多一少”症状不明显,只是通过对血、尿的化验检验才确诊为糖尿病。

    中医认为,消渴病的病因有三个:一是饮食不节,长期过食肥甘厚味,放纵口腹、饮酒无度等;二是情志失调,心情不舒畅,包括肝郁气滞、生闷气、性情爆烈、易怒易燥等;三是劳累过度,生活不规律及房事过度等。

    (二)糖尿病的调养与防治

    从病因上分析,消渴病既有虚的一面,又有实的一面。因为营养不能很好吸收、大量排出体外,虽然吃的多,喝的多,人却消瘦,全身疲乏无力,精神萎靡不振,治疗上应给予补养药。糖尿病人同时又有气郁气滞,肺热胃热现象。其症状是口干舌燥,五心烦热,虚汗频频等。虚虚实实,攻补两难,增加了治疗难度。治疗时,不应给予舒解清养药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765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