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经辨证治疗发热的学术思想研究
厥阴,方用,少阳,1发热的六经辨证,2总结
陈妙琪 李家庚湖北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院 湖北省武汉市 430061
六经辨证治疗发热的学术思想研究
陈妙琪 李家庚
湖北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院 湖北省武汉市 430061
发热为临床常见症状,张仲景创立六经辨证,对各种发热进行归纳,各医家对此进行了进一步阐释,对临床诊断和治疗发热有指导意义。
发热;六经辨证;各家学说
发热,是指体温高于正常(37.2℃),或自觉身热不适。现代医学认为发热是由于致热源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导致发热中枢介质的释放,引起体温调定点改变,最终引起发热。《黄帝内经》中提出了发热的六经分证,《伤寒论》在其基础上将其发展为六经辨证,提出“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不仅将致病邪气由热邪扩大为伤寒、中风、湿痹、病温等六气,又运用内经脏腑、虚实表里等理论将其发展为具有理法方药的完整辨证体系,为后人认识发热及临床治疗发热的灯塔。
1 发热的六经辨证
1.1 太阳病发热
太阳病提纲“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1条)此为太阳经证的基本症状。由于人体卫气强弱不同,太阳表证可分为表实和表虚证;前者由于卫阳被遏、营阴郁滞可见恶寒发热、无汗而喘、头身骨节疼痛、苔白薄脉浮紧,可用麻黄汤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后者除恶寒发热还可见汗出(翕翕发热)、头项强痛、苔薄白脉浮缓,治宜用桂枝汤疏风解肌、调和营卫[1]。
外邪自表而入,先犯太阳,卫气与邪气交争;卫气浮盛于外故见发热,卫气被风寒遏,不能温煦分肉,故见恶寒,所以太阳病发热特点是与恶寒并见。若风寒较重,卫阳郁闭抗邪不及,可见恶寒重于发热;若风寒较轻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483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