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苓白术散对脾胃气虚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疗效评价
【摘要】目的:评价参苓白术散对脾胃气虚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脾胃气虚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82例进行分组研究,按照1:1比例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组患者均为41例,对照组予以美沙拉嗪治疗,试验组予以参苓白术散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在治疗总有效率统计比较上,试验组优于对照组,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脾胃气虚型溃疡性结肠炎选择参苓白术散治疗效果确切,值得,临床使用和深度推广普及。
【关键词】脾胃气虚型溃疡性结肠炎;参苓白术散;临床疗效
溃疡性结肠炎(UC)属于临床较常见的非特异性的炎症性疾病之一,糜烂、溃疡是其主要病理改变,乙状结肠和直肠黏膜及其下层最易发生,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等是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部分患者同時伴随一定程度的全身症状改变。UC具有病程长、复发率高、愈合率第等特点,尽管美沙拉嗪等一线药物可使患者部分症状得到改善,但整体疗效并不显著,且不良反应发生率高,安全性差。本文选取我院收治的脾胃气虚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82例进行分组研究,现作如下整理汇报: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6月一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脾胃气虚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82例进行分组研究,均符合《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及疗效标准》中西医诊断标准和《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医诊断标准。按照1:1比例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组患者均为41例。对照组男22例,女19例,患者年龄17-61岁,平均年龄(43.8±7.1)岁;病程4个月-13年,平均病程(5.3±1.4)年。试验组男23例,女18例,患者年龄18-62岁,平均年龄(44.5±7.2)岁;病程5个月-12年,平均病程(5.6±1.3)年。统计对比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组间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比较。
1.2方法
入院后要求患者卧床休息,加强饮食和生活行为方面的健康指导。对照组予以美沙拉嗪(国药准字H19980148,葵花药业集团佳木斯鹿灵制药有限公司,药品规格:化学药品,0.25g)治疗,要求患者口服用药,每次1g,每天4次,1个疗程为12周。试验组予以参苓白术散(国药准字Z23021822,牡丹江灵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药品规格:中药,每袋装7.5g)治疗,同样是口服用药,每次6g,每天3次,1个疗程为12周。治疗过程中禁止患者食用生冷、辛辣及油腻类消化困难的食物。
1.3疗效评价标准
临床症状和体征完全消失,大便次数与形状完全恢复至正常状态,粪便镜检结果呈现阴性为显效;临床症状和体征明显减轻,大便次数、形状等基本恢复至正常状态,粪便镜检呈现阴性,白细胞、红细胞<10个/高倍镜为有效;临床症状无变化或比治疗前明显加重为无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治疗总有效率。
1.4统计学方法
借助版本为SPSS22.0的统计学软件处理涉及到的全部相关数据,治疗总有效率使用百分率(%)加以描述,对比行x。检验,P<0.05代表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试验组的明显高于对照组的,组间出现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数据对比见表1所示。
3讨论
溃疡性结肠炎是临床十分常见的胃肠疾病之一,目前临床还未完全明确其发病机制,但大量实践己经证实,感染、饮食习惯、精神状态等是引起该病的主要危险因素。西医主张支持疗法进行治疗,主要选择糖皮质激素、抗生素等进行抑制免疫功能、抗炎治疗,但所取得的治疗效果并不理想。
中医将UC纳入了“泄泻”、“肠澼”等范畴中,认为寒热错杂、本虚标实等是导致其发病的主要病机。参苓白术散主要组成药物包括山药、莲子、甘草、白术、茯苓、桔梗、人参、扁豆、薏苡仁等,其中的白术具有健脾燥湿、益气补虚的功效;白扁豆具有甘平补中、健脾化湿的功效;薏苡仁具有健脾利湿的功效;莲子不仅具有健脾开胃的功效,还能起到化湿醒脾的作用;桔梗宣开肺气、通利水道作用明显;砂仁行气和胃、化湿醒脾;山药补脾渗湿止泻效果明显,同时可起到良好的温脾燥湿的功效;甘草对以上药物进行调节中和,诸药合用,起到利湿止泻、益气补脾的效应。现代药理学发现,参苓白术散具有良好的消炎、抗菌功效,其可对肠粘膜损伤进行抑制,切实提高抗氧化能力,清除自由基的同时对免疫系统进行调节。
辛群,孙擎,葛现才等研究发现,参苓白术散对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效果优于美沙拉嗪,其可显著改善血清IL-17、IL-23及TNF-a水平。本组研究发现,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低于试验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由此充分证明,脾胃气虚型溃疡性结肠炎选择参苓白术散治疗效果确切,值得临床使用和深度推广普及。 (雷强)
【关键词】脾胃气虚型溃疡性结肠炎;参苓白术散;临床疗效
溃疡性结肠炎(UC)属于临床较常见的非特异性的炎症性疾病之一,糜烂、溃疡是其主要病理改变,乙状结肠和直肠黏膜及其下层最易发生,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等是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部分患者同時伴随一定程度的全身症状改变。UC具有病程长、复发率高、愈合率第等特点,尽管美沙拉嗪等一线药物可使患者部分症状得到改善,但整体疗效并不显著,且不良反应发生率高,安全性差。本文选取我院收治的脾胃气虚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82例进行分组研究,现作如下整理汇报: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6月一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脾胃气虚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82例进行分组研究,均符合《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及疗效标准》中西医诊断标准和《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医诊断标准。按照1:1比例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组患者均为41例。对照组男22例,女19例,患者年龄17-61岁,平均年龄(43.8±7.1)岁;病程4个月-13年,平均病程(5.3±1.4)年。试验组男23例,女18例,患者年龄18-62岁,平均年龄(44.5±7.2)岁;病程5个月-12年,平均病程(5.6±1.3)年。统计对比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组间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比较。
1.2方法
入院后要求患者卧床休息,加强饮食和生活行为方面的健康指导。对照组予以美沙拉嗪(国药准字H19980148,葵花药业集团佳木斯鹿灵制药有限公司,药品规格:化学药品,0.25g)治疗,要求患者口服用药,每次1g,每天4次,1个疗程为12周。试验组予以参苓白术散(国药准字Z23021822,牡丹江灵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药品规格:中药,每袋装7.5g)治疗,同样是口服用药,每次6g,每天3次,1个疗程为12周。治疗过程中禁止患者食用生冷、辛辣及油腻类消化困难的食物。
1.3疗效评价标准
临床症状和体征完全消失,大便次数与形状完全恢复至正常状态,粪便镜检结果呈现阴性为显效;临床症状和体征明显减轻,大便次数、形状等基本恢复至正常状态,粪便镜检呈现阴性,白细胞、红细胞<10个/高倍镜为有效;临床症状无变化或比治疗前明显加重为无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治疗总有效率。
1.4统计学方法
借助版本为SPSS22.0的统计学软件处理涉及到的全部相关数据,治疗总有效率使用百分率(%)加以描述,对比行x。检验,P<0.05代表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试验组的明显高于对照组的,组间出现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数据对比见表1所示。
3讨论
溃疡性结肠炎是临床十分常见的胃肠疾病之一,目前临床还未完全明确其发病机制,但大量实践己经证实,感染、饮食习惯、精神状态等是引起该病的主要危险因素。西医主张支持疗法进行治疗,主要选择糖皮质激素、抗生素等进行抑制免疫功能、抗炎治疗,但所取得的治疗效果并不理想。
中医将UC纳入了“泄泻”、“肠澼”等范畴中,认为寒热错杂、本虚标实等是导致其发病的主要病机。参苓白术散主要组成药物包括山药、莲子、甘草、白术、茯苓、桔梗、人参、扁豆、薏苡仁等,其中的白术具有健脾燥湿、益气补虚的功效;白扁豆具有甘平补中、健脾化湿的功效;薏苡仁具有健脾利湿的功效;莲子不仅具有健脾开胃的功效,还能起到化湿醒脾的作用;桔梗宣开肺气、通利水道作用明显;砂仁行气和胃、化湿醒脾;山药补脾渗湿止泻效果明显,同时可起到良好的温脾燥湿的功效;甘草对以上药物进行调节中和,诸药合用,起到利湿止泻、益气补脾的效应。现代药理学发现,参苓白术散具有良好的消炎、抗菌功效,其可对肠粘膜损伤进行抑制,切实提高抗氧化能力,清除自由基的同时对免疫系统进行调节。
辛群,孙擎,葛现才等研究发现,参苓白术散对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效果优于美沙拉嗪,其可显著改善血清IL-17、IL-23及TNF-a水平。本组研究发现,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低于试验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由此充分证明,脾胃气虚型溃疡性结肠炎选择参苓白术散治疗效果确切,值得临床使用和深度推广普及。 (雷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