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现代养生·下半月》 > 2017年第8期 > 正文
编号:13222888
联发科生物感测技术在医疗电子领域展开实战
http://www.100md.com 2017年8月1日 现代养生·下半月2017年第8期
     一项由联发科(MediaTekl和台**大医院以及台湾大学合作的医疗电子创新技术研发计划,最近宣布在早期诊断、预防中风与心脏疾病的侦测技术方面有了重大突破。通过穿戴式生物感测技术及最新的生理讯号分析方法,将可早期诊断、预防由心房颤动所引发的中风及心脏疾病。

    心房颤动是最常见的心律不整,它会让脑中风的机率提高五倍以上。随着年纪的增长发生的比例就越高,65岁以上的族群的患病率为5至7%。心房颤动可透过治疗加以控制,但其症状并不容易发现,尤其对于阵发性的心房颤动患者来说,到医院就診时也不易被检验出来,多半需要心电图仪等大型医疗仪器,经过长时间的监测才得以找出心跳异常的端倪,让中风无法早期诊断及预防。

    这个研究计划是由由台湾大学和台大医院与联发科组成的研究团队自2014年起,透过六百多笔临床数据进行光学式讯号的心房颤动侦测,与传统心电图比对,达到97%的准确率;该计划自今年一月起,进一步运用内建联发科生物感测芯片的智慧手表,进行实时侦测心房颤动的临床研究,在24例测试中,取得高达100%的准确性。

    此一研发成果为“可便利操作、长时间侦测心房颤动的居家诊断及应用”建立了一个重大里程碑。整合最新生物感测芯片技术与穿戴式装置(或搭配智能型手机)所具备的高度准确性,可免除过往受限于大型医疗仪器耗时长、不易操作且无法长时间监测等缺点,让预防与早期治疗中风及心脏疾病成为可能。

    台大医院神经内科医师汤颂君指出,“阵发性心房颤动不易透过例行、短时间心电图察觉,通常需要至少24小时或更长时间的连续心电图监测,抑或透过心律纪录器(Eventrecorder)此类工具的介入,才能有效侦测。不论是检查成本或技术复杂度均高,导致心房颤动的征状一直难以普查。运用最新的光学式侦测技术进行长时间、居家监测心跳规律性,将可有效筛检出高度可能已患有心房颤动的病人,达到早期诊断、进而降低中风机率的目标。”

    联发科资深副总经理暨技术长周渔君表示,“联发科以半导体芯片来实践生物感测技术,使用这种芯片的穿戴式装置可以用来长时间收集大量生理数据,配合大数据分析及机器学习,将可大幅改进疾病的诊断与预防,从而提升大众的生活质量。” (尹海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