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现代养生·下半月》 > 2018年第6期
编号:13299300
头颈部CTA对后循环缺血性疾病VAOS患者的诊断价值研究
http://www.100md.com 2018年6月1日 《现代养生·下半月》 2018年第6期
     【摘要】目的:研究头颈部CTA对后循环缺血性疾病VAOS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接纳后循环缺血性疾病VAOS患者60例,现通过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两个组,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各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诊断方式,观察组采用CTA诊断,分析比较显示后循环动脉病变特征以及各段发病率。两组均经DSA复查。结果:对照组利用常规诊断方式诊断经过DSA复检的准确率为85%,而利用CTA检查的准确率为96.9%,CTA检测准确率高出常规检查手段1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A能完整有效清晰的显示头颈部循环动脉全貌病和病变部位,对后循环缺血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起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头颈部CTA;后循环缺血性疾病;诊断

    随着人口老龄化,脑血管病的发病率、死亡率及致残率逐年增高,脑血管病中75%-80%为缺血性卒中,其中由后循环缺血(posterior circulation ischemia,PCI)引起的缺血性脑血管病约占20%[1],在后循环缺血性疾病某些类型中,预后差,病死率高,患者生存质量低,其病因的诊断也逐渐受到临床工作者的重视。床上50-70岁的老年人中,以头晕和(或)眩晕和一过性意识丧失症状出现的患者,以前往往将颈椎骨质增生当作重要发病原因[2]。但随着以医用科学技术的发展,如CT血管成像(CTA),证实了这些症状的出现与PCI有密切的联系。目前CTA已经成为检测Pcl的一种有效手段,其能清楚显示脑血管位置关系、狭窄部位以及狭窄程度。为进一步研究头颈部CTA对后循环缺血性疾病VAOS患者的诊断价值,选取我院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接纳的60例后循环缺血性疾病VAO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探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接纳的60例后循环缺血性疾病VAOS患者。

    纳入标准:

    (1)无沟通功能障碍;

    (2)均自愿参加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3)均符合后循环缺血性疾病相关诊断标准,并经病理学证实;

    (4)患者脑外伤后均给予常规临床治疗;

    (5)无其它导致危及生命因素。

    排除标准:

    (1)既往有颅脑外伤史及其他脑内疾病史等;

    (2)外伤前有精神病史或吸毒、长期嗜酒史;

    (3)伴有严重疾病包括心肺等障碍;

    (4)排除24小时内呼吸停止、死亡、生命体征不平稳无法行高压氧治疗患者。

    使用随机数字法将60例样本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其中男28例,女32例,年龄43到80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故具可比性。

    1.2 检查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诊断方法。观察组采用CTA扫描,具体方法如下:采用GE16层CT扫描仪,通过CT注射器由肘前静脉套管针注入100ml非离子型造影剂碘帕醇,流速控制在35ml/s。扫描参数:电压120kV,电流250inA,层厚1.25am,螺距3.75:1。扫描数据传至CT工作站后进行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容积重建(V R)及最大密度投影(MIP),观察患者颅内血管形态特征。

    1.3 图像评价

    图像均由两位主治或副主任医师审核。两组均经DSA复查。

    1.4 观察指标

    (1)两组后循环动脉病变例数;

    (2)两组DSA复查符合率比较。

    1.5 统计学方法

    所有统计学资料都采用SPSS21.0专业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进行t检验。而所有的计数资料以率(E%)表示,用X2检验,P<0.05评价为差异具有显著性。

    2 结果

    2.1 两组后循环动脉病变例数比较

    详情见表1。

    2.2 两组DSA复查符合率比较

    通过比较两组可发现观察组的准确率为96.9%,对照组的准确率为85%,观察组比对照组准确率高出12%,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2。

    3 结论

    后循环缺血是临床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病,包括后循环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脑梗死,其主要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血栓形成、动脉狭窄和闭塞以及动脉源性或心源性栓塞,最终导致脑灌注不足及梗死[3]。其复杂的病理特性要求寻求一种更为有效、安全、经济的影像检查方法。DSA在脑血管病诊断中被视为近标准,但是但DSA是经股动脉造影,具有有创性,在急性期及亚急性期易诱发再次出血,对于躁动患者均需使用全身麻醉才能檢查,加上耗时长、费用高、辐射剂量大等特点,均限制了DSA的临床应用[4]。CTA通过在患者的血管中注射一定量的造影剂能使病变部位在X光线联合计算机处理下可使脑内血管系统呈现三维立体效果,并能在医生的协助下快速的诊断出病因。临床实践证明CTA具有无创伤、风险小、检查费也相对较低等优点,并且能大大的缩短检擦与诊断的时间。孙晓培[5]等认为CTA对椎动脉狭窄诊断的灵敏度88.9%,特异度为92.3%,另外,神经内科医生在脑缺血性疾病的临床诊断中,还存在一个缺血部位定位问题,即根据前后循环缺血的不同临床表现及神经学检查来推测缺血部位,而这一过程往往是在不断地修正中。本研究结果显示,利用CTA能快捷发现头颈部动脉狭窄,准确率高达98.9%,比常规的诊断手段的准确率更高,高出12%,(P<0.05)并利用CTA可辅助DSA进行检测,能有效减少造影剂用量和减少患者辐射,减少反复操作带来的副损伤。

    综上所述,CTA头颈部血管造影技术在对后循环缺血的病因诊断D的准确率很高,诊断用时短,不会延误治疗的最佳时机,并能防止并发症发生,还可以更加准确地指导治疗。因此,头颈部CTA对后循环缺血性疾病VAOS患者的诊断极有价值。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中国后循环缺血专家共识组.中国后循环缺血的专家共识[J].中华内科杂志,2006,45(09):786-787.

    [2]刘涛.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在诊断后循环缺血性卒中的应用[J].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16,17(02):121-124.

    [3]韩璞,罗宇,谭可等.后循环缺血患者头颈部CTA观察及病因分析[J].武警后勤学院学报(医学版),2013(10):896-899.

    [4]刘涛.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在诊断后循环缺血性卒中的应用[J].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16,17(02):121-124.

    [5]孙晓培,许晶.椎动脉狭窄CTA与DSA的对比性研究[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07,4(02):84., 百拇医药(桂爽 李小军 高万春 李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