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手术对结直肠癌患者炎性因子水平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对结直肠癌患者炎性因子水平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结直肠癌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n=40)与对照组(n=40)。对照组行传统开腹手术治疗,研究组行腹腔镜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术前、术后第1d炎性因子指标[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免疫功能指标(CD4+、CD8+、CD4+/CD8+)及氧化应激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血浆丙二醛(MDA)]的变化情况。结果:术后第1d时两组CRP、IL-6及TNF-α水平均明显上升,但研究组上升幅度较小;术后第1d时两组CD4+、CD4+/ CD8+水平均明显下降,而两组CD8+水平均明显上升,但研究组变化幅度较小;术后第1d时两组SOD水平均明显下降,而两组MDA水平均明显上升,但研究组变化幅度较小,上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结直肠癌患者行腹腔镜手术治疗机体炎性反应较轻,对免疫功能与氧化应激影响较小,值得推广。
【关键词】腹腔镜手术;结直肠癌;炎性因子;免疫功能
结直肠癌为一种临床常见恶性肿瘤,早期症状不太明显,但随着肿瘤不断增大患者会出现排便习惯改变、便血、腹泻、腹泻与便秘交替、局部腹痛等一系列不良症状,进展至晚期时还会出现贫血、体重减轻等全身症状,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1]。因此,寻找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意义重大。本研究主要观察了腹腔镜手术对结直肠癌患者炎性因子水平及免疫功能的影响。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80例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n=40)与对照组(n=40)。研究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36-73岁,平均年龄(62.52±7.35)岁;肿瘤部位:直肠25例,乙状结肠15例;TNM分期:Ⅱ期22例,Ⅲ期18例。对照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34-72岁,平均年龄(61.33±8.28)岁;肿瘤部位:直肠23例,乙状结肠17例;TNM分期:n期20例,Ⅲ期20例。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行传统开腹手术治疗:术前实施常规肠道准备,给予全身麻醉后,对患者下腹部作一个10-15cm的手术切口,使用纱布扎紧肿瘤远、近端肠管,分离暴露在术野中的结肠系膜血管后对淋巴结进行彻底清扫,切断肠管并将肠端完全吻合,在确保肠端吻合良好后对腹腔进行冲洗,最后引流、关闭腹腔,术毕。研究组行腹腔镜手术治疗:术前实施常规肠道准备,给予全身麻醉后,在患者脐环上缘部位建立气腹并将气腹压力维持在巧mmHg,视肿瘤所处部位于患者腹部作4个1cm左右的切口,在置入腹腔镜后从上到下、从外向内的方式将结肠系膜与后腹膜打开,分离血管根部与幽口下方周围的淋巴结并认真清扫,对于横、降结肠癌在距肿瘤>10cm以上部位切除肠段并取出;对于乙状结肠癌,将乙状结肠系膜与后腹膜进行锐性分离后,在肿瘤下缘3-5cm部位切除肠管,并将肠系膜裂孔认真缝合后吻合肠端。在确定完全吻合后,冲洗腹腔,最后引流、关闭腹腔,术毕。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术前、术后第1d炎性因子指标(CRP、IL-6,TNF-α)、免疫功能指标(CD4+、CD8+、CD4+/CD8+)及氧化应激指标(SOD、MDA)的变化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8.0软件,炎性因子、免疫功能及氧化应激指标以x±s表示,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炎性因子指标
术后第1d时两组CRP、IL-6及TNF-α水平均明显上升,但研究组上升幅度较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免疫功能指標
术后第1d时两组CD4+、CD4+/CD8+水平均明显下降,而两组CD8十水平均明显上升,但研究组变化幅度较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氧化应激指标
术后第1d时两组SOD水平均明显下降,而两组MDA水平均明显上升,但研究组变化幅度较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近年来,结直肠癌发病率逐年上升,目前临床对其具体发病原因并不明确,只认为可能与遗传、饮食习惯、血吸虫病等有关[2]。以往,临床对于此疾病主要行传统开腹手术治疗,但由于此术式对机体创伤大、术后炎症反应明显且恢复慢,同时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机体免疫功能。近年来,随着医学水平的进步与医疗器械的更新,微创手术现己被广泛应用。其中在治疗结直肠癌时,腹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在近年来逐渐被临床与患者所接受。
临床发现[3],血清CRP、IL-6以及TNF-α为机体炎症反应的主要检测指标,其可反映出机体炎症反应的程度。其中CRP为一种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当机体出现炎症反应时,其水平会明显上升,为机体炎症反应程度的重要指标;IL-6为一种促细胞因子,具备着多种生物活性,其水平变化可有效反应出组织的损伤程度;在炎性反应早期,TNF-α水平呈上升趋势,从而造成多种细胞因子的产生,有助于提升机体的防御功能。在手术应激反应下,血清CRP、IL-6以及TNF-α水平均会明显上升。在本研究结果中,术后第Id时两组CRP、IL-6及TNF-α水平均明显上升,但研究组上升幅度较小,表明对结直肠癌患者行腹腔镜手术治疗机体炎性反应相对较轻。
细胞免疫又被称为细胞介导免疫,是机体抵抗肿瘤的主要防御系统,CD4+/CD8+水平下降则表明免疫功能明显降低。而手术创伤会导致免疫功能出现异常变化,从而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术后并发症与肿瘤转移的几率[4]。在本研究结果中,术后第1d时两组CD4+、CD4+/CD8+水平均明显下降,而两组CD8'水平均明显上升,但研究组变化幅度较小。表明对结直肠癌患者行腹腔镜手术治疗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较小。
本研究结果还显示,术后第1d时两组SOD水平均明显下降,而两组MDA水平均明显上升,但研究组变化幅度较小。综合上述研究结果发现,对结直肠癌患者行腹腔镜手术治疗机体炎性反应较轻,对免疫功能与氧化应激影响较小,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葛国祥,高志海,刘烨等.腹腔镜与传统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临床疗效比较[J].肿瘤研究与临床,2017,29(03):184-187.
[2]曹广,梁杰雄,李洋等.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不同分期结直肠癌的效果及安全性分析[J].中国医药,2017,12(04):566-570.
[3]陈翔,陆宝华,袁杰等.老年结直肠癌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及炎性因子表达的临床意义[J].重庆医学,2016,45(16):2202-2204,2208.
[4]何利,何茂梁,袁波等.腹腔镜手术治疗对结直肠癌患者血清炎性因子、VEGF、MMP-9、氧化应激及免疫功能的影响[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7,23(18):2546-2549., 百拇医药(赵友春)
【关键词】腹腔镜手术;结直肠癌;炎性因子;免疫功能
结直肠癌为一种临床常见恶性肿瘤,早期症状不太明显,但随着肿瘤不断增大患者会出现排便习惯改变、便血、腹泻、腹泻与便秘交替、局部腹痛等一系列不良症状,进展至晚期时还会出现贫血、体重减轻等全身症状,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1]。因此,寻找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意义重大。本研究主要观察了腹腔镜手术对结直肠癌患者炎性因子水平及免疫功能的影响。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80例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n=40)与对照组(n=40)。研究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36-73岁,平均年龄(62.52±7.35)岁;肿瘤部位:直肠25例,乙状结肠15例;TNM分期:Ⅱ期22例,Ⅲ期18例。对照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34-72岁,平均年龄(61.33±8.28)岁;肿瘤部位:直肠23例,乙状结肠17例;TNM分期:n期20例,Ⅲ期20例。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行传统开腹手术治疗:术前实施常规肠道准备,给予全身麻醉后,对患者下腹部作一个10-15cm的手术切口,使用纱布扎紧肿瘤远、近端肠管,分离暴露在术野中的结肠系膜血管后对淋巴结进行彻底清扫,切断肠管并将肠端完全吻合,在确保肠端吻合良好后对腹腔进行冲洗,最后引流、关闭腹腔,术毕。研究组行腹腔镜手术治疗:术前实施常规肠道准备,给予全身麻醉后,在患者脐环上缘部位建立气腹并将气腹压力维持在巧mmHg,视肿瘤所处部位于患者腹部作4个1cm左右的切口,在置入腹腔镜后从上到下、从外向内的方式将结肠系膜与后腹膜打开,分离血管根部与幽口下方周围的淋巴结并认真清扫,对于横、降结肠癌在距肿瘤>10cm以上部位切除肠段并取出;对于乙状结肠癌,将乙状结肠系膜与后腹膜进行锐性分离后,在肿瘤下缘3-5cm部位切除肠管,并将肠系膜裂孔认真缝合后吻合肠端。在确定完全吻合后,冲洗腹腔,最后引流、关闭腹腔,术毕。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术前、术后第1d炎性因子指标(CRP、IL-6,TNF-α)、免疫功能指标(CD4+、CD8+、CD4+/CD8+)及氧化应激指标(SOD、MDA)的变化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8.0软件,炎性因子、免疫功能及氧化应激指标以x±s表示,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炎性因子指标
术后第1d时两组CRP、IL-6及TNF-α水平均明显上升,但研究组上升幅度较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免疫功能指標
术后第1d时两组CD4+、CD4+/CD8+水平均明显下降,而两组CD8十水平均明显上升,但研究组变化幅度较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氧化应激指标
术后第1d时两组SOD水平均明显下降,而两组MDA水平均明显上升,但研究组变化幅度较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近年来,结直肠癌发病率逐年上升,目前临床对其具体发病原因并不明确,只认为可能与遗传、饮食习惯、血吸虫病等有关[2]。以往,临床对于此疾病主要行传统开腹手术治疗,但由于此术式对机体创伤大、术后炎症反应明显且恢复慢,同时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机体免疫功能。近年来,随着医学水平的进步与医疗器械的更新,微创手术现己被广泛应用。其中在治疗结直肠癌时,腹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在近年来逐渐被临床与患者所接受。
临床发现[3],血清CRP、IL-6以及TNF-α为机体炎症反应的主要检测指标,其可反映出机体炎症反应的程度。其中CRP为一种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当机体出现炎症反应时,其水平会明显上升,为机体炎症反应程度的重要指标;IL-6为一种促细胞因子,具备着多种生物活性,其水平变化可有效反应出组织的损伤程度;在炎性反应早期,TNF-α水平呈上升趋势,从而造成多种细胞因子的产生,有助于提升机体的防御功能。在手术应激反应下,血清CRP、IL-6以及TNF-α水平均会明显上升。在本研究结果中,术后第Id时两组CRP、IL-6及TNF-α水平均明显上升,但研究组上升幅度较小,表明对结直肠癌患者行腹腔镜手术治疗机体炎性反应相对较轻。
细胞免疫又被称为细胞介导免疫,是机体抵抗肿瘤的主要防御系统,CD4+/CD8+水平下降则表明免疫功能明显降低。而手术创伤会导致免疫功能出现异常变化,从而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术后并发症与肿瘤转移的几率[4]。在本研究结果中,术后第1d时两组CD4+、CD4+/CD8+水平均明显下降,而两组CD8'水平均明显上升,但研究组变化幅度较小。表明对结直肠癌患者行腹腔镜手术治疗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较小。
本研究结果还显示,术后第1d时两组SOD水平均明显下降,而两组MDA水平均明显上升,但研究组变化幅度较小。综合上述研究结果发现,对结直肠癌患者行腹腔镜手术治疗机体炎性反应较轻,对免疫功能与氧化应激影响较小,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葛国祥,高志海,刘烨等.腹腔镜与传统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临床疗效比较[J].肿瘤研究与临床,2017,29(03):184-187.
[2]曹广,梁杰雄,李洋等.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不同分期结直肠癌的效果及安全性分析[J].中国医药,2017,12(04):566-570.
[3]陈翔,陆宝华,袁杰等.老年结直肠癌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及炎性因子表达的临床意义[J].重庆医学,2016,45(16):2202-2204,2208.
[4]何利,何茂梁,袁波等.腹腔镜手术治疗对结直肠癌患者血清炎性因子、VEGF、MMP-9、氧化应激及免疫功能的影响[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7,23(18):2546-2549., 百拇医药(赵友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