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护理对老年慢性病患者健康知识和自理能力的效果研究
【摘要】目的:探究连续护理给老年慢性病患者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和自理能力带来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期间收治的80例老年慢性病患者,以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入对照组、研究组,两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研究组加行连续护理。比较两组的健康知识掌握状况与自理能力评分。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的健康知识掌握评分与自理能力评分较为相近,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健康知识掌握评分与自理能力评分均有所提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老年慢性病患者采取连续护理可以提高其健康知识掌握程度,使其具有更高的自理能力。
【关键词】连续护理;老年慢性病患者;健康知识;自理能力;效果
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使得社会承担起越来越沉重的慢性病负担,然而医疗资源是有限的,大部分老年患者通常在经过一段时间的住院治疗后会回归家庭与社区进行逐步康复,而老年人对健康知识掌握程度有限,出院后依从性差,这无疑会影响到患者疾病的预后恢复以及生活的自理。本文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期间收治的80例老年慢性病患者,试探究连续护理给老年慢性病患者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和自理能力带来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期间收治的80例老年慢性病患者,以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入对照组、研究组,两组各40例。具体资料为:研究组:男27例,女13例;年龄6l岁89岁,平均(75.54±12.68)岁;病程3年-17年,平均(10.36±2.18)年。对照组:男28-例,女12例;年龄62岁-88岁,平均(75.39±12.67)岁;病程2年-18年,平均(10.42±2.09)年。将患者平均年龄、性别构成以及病程长短等資料进行组间对比,P>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之间可采取统计学对比。
纳入标准:①年龄在60岁以上;②被确诊患有至少1种慢性病,如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等等;⑧患者了解研究内容并签署协议,医院伦理委员会也通过本次研究的申请。
排除标准:①心、肺、肝、肾等重要器官存在严重疾病,对生命有严重威胁;②存在严重认知障碍或因其他原因而无法配合完成研究者。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患者在院期间接受常规对症治疗,针对病情按时定量服药,定时进行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的监测,在经过诊断确认病情得到控制后安排出院,出院前接受医护人员给予的出院指导,了解出院后需要注意的各种事项,并从医护人员手中免费获得疾病健康教育手册。
研究组加行连续护理,除了按照与对照组相同的方法进行在院期间的对症治疗与常规护理,另采取如下护理措施:①根据确诊结果决定患者出院日期,医护人员、营养师、康复师等提前三日为患者制定符合其实际情况的连续护理计划;②出院前1日,医护人员搜集患者所有的病历资料,评估患者自理能力,向患者及患者家属强调复诊的时间、日常的用药和生活注意事项,向其发放免费健康教育资料。⑧定期对患者进行电话回访,回访的过程中耐心向患者讲解疾病健康知识,从患者及患者家属处了解患者的用药状况、恢复状况,向其提出合理的运动与饮食建议,若患者在用药过程中存在问题,则要给予其专业的指导与处理,并为患者家属做好思想工作,使其认识到患者不遵医所带来的不良后果,从而自觉监督患者用药。④告知患者及其家属医院的专业咨询热线,定期举办讲座与交流会,鼓励患者定期参与,建立微信群等网络平台,使患者加入后可以与病友互相交流,从医护人员处获得专业的知识指导。⑤患者可能因慢性病发展而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护理人员可以向其介绍成功案例,缓解其负性情绪;同时,医护人员应鼓励患者家属与其积极交流,以消除其负性心理,使其积极乐观地进行院外护理与维持治疗。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的健康知识掌握状况与自理能力评分。其中,健康知识掌握状况使用likerts评分法进行五级评分,非常不同意计1分,不同意计2分,不清楚计3分,同意计4分,非常同意计5分,总分值为9-45分,评分越高则患者的健康知识掌握状况越好。自理能力同样可以分为5级,按照自理能力变化程度——显著下降、稍有下降、无明显变化、稍有提高、显著提高分别计1-5分,评分越高则患者自理能力越强。
1.4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选择了80例老年慢性病患者,这些研究对象的临床数据需正确录入至SPSS-19.0版统计学软件中进行检验。计量资料表现为(x±s),利用软件可检验t值。假设P<0.05,那么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护理前后对比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健康知识掌握评分较为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健康知识掌握评分有所提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2.2自理能力评分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自理能力评分较为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自理能力评分有所提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2。
3讨论
人口老龄化给我国带来了疾病谱与死亡谱的变化,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己经成为我国当前居民健康所承担的主要负担,老年人多患有数种基础性疾病,即使接受在院治疗也无法根治,出院后依然需要接受维持治疗护理,若是其认识不到正确认识疾病并配合治疗护理的重要性,则会对出院后的康复造成不良影响。因此,老年慢性病患者需要充分掌握健康知识,以提高其出院后的自理能力。而常规护理大多停止在出院指导的阶段,对维持患者的出院康复并无明显的影响,临床需要通过连续护理来为患者进行更加长远的护理,通过健康教育来纠正患者及其家属对健康知识的认知不足,使其掌握合理的护理方式,从而达到持续有效地控制疾病的目的。在本文中,研究组在患者出院前便为其制定了符合其个性化的延续性护理计划,在其出院后给予其电话回访,举办讲座与交流会,为患者提供专业护理咨询,建立微信平台以进行患者和患者、患者和医护人员之间的充分交流、咨询与解答,这些措施可以使患者更加充分了解慢性病的病因和治疗方法,从而间接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正因为如此,研究组的健康知识掌握评分与自理能力评分才全部高于对照组(P<0.05)。
4结语
连续护理应用于老年慢性病患者可以提高其健康知识掌握程度和生活自理能力,临床应积极推行。, 百拇医药(张琪)
【关键词】连续护理;老年慢性病患者;健康知识;自理能力;效果
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使得社会承担起越来越沉重的慢性病负担,然而医疗资源是有限的,大部分老年患者通常在经过一段时间的住院治疗后会回归家庭与社区进行逐步康复,而老年人对健康知识掌握程度有限,出院后依从性差,这无疑会影响到患者疾病的预后恢复以及生活的自理。本文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期间收治的80例老年慢性病患者,试探究连续护理给老年慢性病患者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和自理能力带来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期间收治的80例老年慢性病患者,以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入对照组、研究组,两组各40例。具体资料为:研究组:男27例,女13例;年龄6l岁89岁,平均(75.54±12.68)岁;病程3年-17年,平均(10.36±2.18)年。对照组:男28-例,女12例;年龄62岁-88岁,平均(75.39±12.67)岁;病程2年-18年,平均(10.42±2.09)年。将患者平均年龄、性别构成以及病程长短等資料进行组间对比,P>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之间可采取统计学对比。
纳入标准:①年龄在60岁以上;②被确诊患有至少1种慢性病,如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等等;⑧患者了解研究内容并签署协议,医院伦理委员会也通过本次研究的申请。
排除标准:①心、肺、肝、肾等重要器官存在严重疾病,对生命有严重威胁;②存在严重认知障碍或因其他原因而无法配合完成研究者。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患者在院期间接受常规对症治疗,针对病情按时定量服药,定时进行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的监测,在经过诊断确认病情得到控制后安排出院,出院前接受医护人员给予的出院指导,了解出院后需要注意的各种事项,并从医护人员手中免费获得疾病健康教育手册。
研究组加行连续护理,除了按照与对照组相同的方法进行在院期间的对症治疗与常规护理,另采取如下护理措施:①根据确诊结果决定患者出院日期,医护人员、营养师、康复师等提前三日为患者制定符合其实际情况的连续护理计划;②出院前1日,医护人员搜集患者所有的病历资料,评估患者自理能力,向患者及患者家属强调复诊的时间、日常的用药和生活注意事项,向其发放免费健康教育资料。⑧定期对患者进行电话回访,回访的过程中耐心向患者讲解疾病健康知识,从患者及患者家属处了解患者的用药状况、恢复状况,向其提出合理的运动与饮食建议,若患者在用药过程中存在问题,则要给予其专业的指导与处理,并为患者家属做好思想工作,使其认识到患者不遵医所带来的不良后果,从而自觉监督患者用药。④告知患者及其家属医院的专业咨询热线,定期举办讲座与交流会,鼓励患者定期参与,建立微信群等网络平台,使患者加入后可以与病友互相交流,从医护人员处获得专业的知识指导。⑤患者可能因慢性病发展而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护理人员可以向其介绍成功案例,缓解其负性情绪;同时,医护人员应鼓励患者家属与其积极交流,以消除其负性心理,使其积极乐观地进行院外护理与维持治疗。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的健康知识掌握状况与自理能力评分。其中,健康知识掌握状况使用likerts评分法进行五级评分,非常不同意计1分,不同意计2分,不清楚计3分,同意计4分,非常同意计5分,总分值为9-45分,评分越高则患者的健康知识掌握状况越好。自理能力同样可以分为5级,按照自理能力变化程度——显著下降、稍有下降、无明显变化、稍有提高、显著提高分别计1-5分,评分越高则患者自理能力越强。
1.4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选择了80例老年慢性病患者,这些研究对象的临床数据需正确录入至SPSS-19.0版统计学软件中进行检验。计量资料表现为(x±s),利用软件可检验t值。假设P<0.05,那么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护理前后对比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健康知识掌握评分较为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健康知识掌握评分有所提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2.2自理能力评分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自理能力评分较为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自理能力评分有所提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2。
3讨论
人口老龄化给我国带来了疾病谱与死亡谱的变化,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己经成为我国当前居民健康所承担的主要负担,老年人多患有数种基础性疾病,即使接受在院治疗也无法根治,出院后依然需要接受维持治疗护理,若是其认识不到正确认识疾病并配合治疗护理的重要性,则会对出院后的康复造成不良影响。因此,老年慢性病患者需要充分掌握健康知识,以提高其出院后的自理能力。而常规护理大多停止在出院指导的阶段,对维持患者的出院康复并无明显的影响,临床需要通过连续护理来为患者进行更加长远的护理,通过健康教育来纠正患者及其家属对健康知识的认知不足,使其掌握合理的护理方式,从而达到持续有效地控制疾病的目的。在本文中,研究组在患者出院前便为其制定了符合其个性化的延续性护理计划,在其出院后给予其电话回访,举办讲座与交流会,为患者提供专业护理咨询,建立微信平台以进行患者和患者、患者和医护人员之间的充分交流、咨询与解答,这些措施可以使患者更加充分了解慢性病的病因和治疗方法,从而间接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正因为如此,研究组的健康知识掌握评分与自理能力评分才全部高于对照组(P<0.05)。
4结语
连续护理应用于老年慢性病患者可以提高其健康知识掌握程度和生活自理能力,临床应积极推行。, 百拇医药(张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