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现代养生·下半月》 > 2019年第7期
编号:299197
探究血液检验对贫血鉴别诊断的临床意义
http://www.100md.com 2019年8月26日 现代养生·下半月 2019年第7期
正常值,障碍性,缺铁性,1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2方法,3观察指标,4统计学方法,2结果,1比较三组的血液检查指标,2比较观察组1组,观察组2组的敏感度和特异度,3讨论
     戴冬雪

    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医学检验科 河北省保定市 071000

    贫血属于临床常见的系统性疾病,通常指人体外周血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减少至正常范围的下限,临床主要表现为头晕、乏力、困倦、面色苍白等[1]。由于引发贫血的原因较多,因此贫血分为多个类型,其中缺铁性贫血和再生障碍性贫血作为两个典型的贫血类型,需要进行重点研究。缺铁性贫血主要为人体内铁元素缺失,致使红细胞生成减少造成的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主要表现为外周血全血细胞减少以及骨髓造血细胞增生降低,再生障碍性贫血常见于青壮年,其发病原因可能与放射线、化学药物遗传等因素相关。临床检验中,常利用血红蛋白电泳、血清蛋白对贫血的类型进行鉴别区分,随着医疗诊断技术的提升以及医生对贫血症状的了解,血常规检测可以对缺铁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进行早期鉴别,以明确患者病情,便于患者早发现早治疗[2]。本次研究通过血液检验对贫血鉴别诊断临床效果的分析,诣在探究科学手段在早期获知患者病情,为临床检验治疗提供借鉴。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114例贫血患者为研究对象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043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