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护理模式在心血管内科老年患者中的应用研究(1)
【摘 要】目的:研究分析针对心血管内科老年患者运用循环护理模式干预的效果。方法:随机抽选2018年2月至2019年3月在我科住院的心血管病老年患者资料共计180例,单双号信封法分组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每组90例。对照组中患者均接受常规模式下的护理干预,观察组中患者均接受循环护理模式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不良事件情况。结果:观察组中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比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上针对心血管内科老年患者治疗期间,开展循环护理干预模式有利于提升护理质量,改善患者护理满意度,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值得推广。
【关键词】老年患者;心血管内科;循环护理模式;护理满意度;不良事件
心血管内科老年患者以心律失常、不稳定心绞痛等为主要临床表现,循环状态差,容易伴发多种心脏不良事件,对科室护理的要求很高。PDCA循环管理是一种持续质量改进策略,能够针对比较具体的护理问题展开实施[1],为了提升我科的护理质量和护理水平,我科开展了全面的循环管理质量改进活动,效果显著,现将报道整理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选2018年2月至2019年3月在我科住院治疗的老年患者资料共计180例,单双号信封法分组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每组90例。对照组中患者男性59例,女性31例,年龄59岁至74岁,平均年龄为(68.41±4.21)岁;观察组中患者男性60例,女性30例,年龄60岁至74岁,平均年龄为(69.55±4.31)岁。两组患者的资料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仍旧采取常规护理方法和常规的护理管理制度,护士长日常巡视,期间发现问题之后当场纠正,在第二天的晨会中予以通报,共同制定针对某项质量问题的改进措施。而观察组则采取循环管理,具体的内容和步骤为:
1.2.1 计划和问题分析
将2016年~2017年的護理质量报告调取,仔细统计护理不良事件、严重并发症的种类和例数,查阅相关资料,在经过科学的探究和分析之后,认为心血管内科老年患者的常见风险事件包括病情恶化、泌尿感染、猝死、心律失常、肺炎和肺功能减退等等[2];此外我们也开展了风险强度的评估,采取科学的风险分析法,将风险发生概率赋值,一定发生、较大概率发生、可能发生、小概率发生和几乎不可能发生等分别赋值5、4、3、2、1分;也根据病情严重程度进行分级的划分,无害、症状较轻无需处理、需要一定程度处理、需要较长时间住院、威胁生命分别赋值1~5分,最终根据“可能性×危害”公式计算出风险分值,如果分值在12分以上,则要引起重视,因为这就代表是高风险事件。占据风险事件总分前80%的事件主要是药物问题、猝死、心律失常和肺炎等[2],通过对患者本身身体条件的检查以及对家属的询问,我们得知了导致风险出现的原因,其中主观因素是:医护患三方人员的保健意识都不够强[3],对于基础护理和细节问题的把控不到位,比如夜间管理,如果不能够为患者营造安静舒适的休息环境,很有可能导致失眠,尤其是重症患者,自身的心理状态已经很差,外界环境刺激下甚至还会发生应激表现,间接提升了心律失常和猝死的发生概率;客观因素:长期卧床、生命体征不稳定、患者运动功能降低、自护能力不足、意识障碍等[4]。
1.2.2 对策
首先科室要实施风险分级管理,由护士长带头制定具有针对性的个体化护理对策,重新安排护理人员的工作和时间,依据以往医院发生过的不良事件进行风险评价,查找安全隐患,尽快排除。在患者入院的当天派专人进行风险评估,不论在院期间的表现如何,都要保持至少1周1次的评估频率,根据所得结果实时调整护理方案。以猝死为例,导致猝死的主要因素有年龄70岁以上、伴随恶性心律失常、具有急性心肌梗死病史等,护理人员就要以此为基础,加强心电图监测,加强对心率的控制[5]。在交接班的过程中,一定要仔细谨慎,避免重要信息的遗漏,每班次护理人员也要完全自我评估,分析当前阶段对于病人风险控制的情况,做好特殊事件的标记。科室管理人员在用人方面也要合理,对于风险较高的患者尽量安排有能力、有经验的护理人员,告知他们在护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都要持续不断的改进,直到完全解决[6]。
为了提升护理质量,病房和相关设施也可以做相关改进,床头的醒目位置张贴该床病人需要特别关注的风险事件,警醒患者及其家属,在导管和呼吸机器上分别使用不同颜色的标识进行说明,不要误用错用。针对细节问题,就要细致的去对待,比如在医院当中比较常见的血管迷走反射,为了降低老年患者的血管迷走反射发生率,护理人员可采取加强安全宣教、夜间老年男性患者避免憋尿、长期卧床后首次下床采取渐进式,保证充足入量避免循环血量不足等措施。
1.2.3 反馈
每月分析总结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共同讨论制定出有效的解决措施,评价改进对策的落实情况,如果发现有落实不佳的现象,及时找出原因,重新调整对策。
1.3 观察指标
通过我科自制调查表调查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该表为百分制,分为非常满意(90分及以上)、一般满意(介于60~90分)、不满意(60分以下)三个等级,满意率+一般满意率=总满意率。对比两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
1.4 统计学方法
SPSS18.0分析计量资料、计数资料,各自使用均数±标准差、率表示,之后分别实施t检验、X2检验,P<0.05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情况
研究显示观察组中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比对照组(P<0.05),见表1。, 百拇医药(崔永慧)
【关键词】老年患者;心血管内科;循环护理模式;护理满意度;不良事件
心血管内科老年患者以心律失常、不稳定心绞痛等为主要临床表现,循环状态差,容易伴发多种心脏不良事件,对科室护理的要求很高。PDCA循环管理是一种持续质量改进策略,能够针对比较具体的护理问题展开实施[1],为了提升我科的护理质量和护理水平,我科开展了全面的循环管理质量改进活动,效果显著,现将报道整理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选2018年2月至2019年3月在我科住院治疗的老年患者资料共计180例,单双号信封法分组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每组90例。对照组中患者男性59例,女性31例,年龄59岁至74岁,平均年龄为(68.41±4.21)岁;观察组中患者男性60例,女性30例,年龄60岁至74岁,平均年龄为(69.55±4.31)岁。两组患者的资料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仍旧采取常规护理方法和常规的护理管理制度,护士长日常巡视,期间发现问题之后当场纠正,在第二天的晨会中予以通报,共同制定针对某项质量问题的改进措施。而观察组则采取循环管理,具体的内容和步骤为:
1.2.1 计划和问题分析
将2016年~2017年的護理质量报告调取,仔细统计护理不良事件、严重并发症的种类和例数,查阅相关资料,在经过科学的探究和分析之后,认为心血管内科老年患者的常见风险事件包括病情恶化、泌尿感染、猝死、心律失常、肺炎和肺功能减退等等[2];此外我们也开展了风险强度的评估,采取科学的风险分析法,将风险发生概率赋值,一定发生、较大概率发生、可能发生、小概率发生和几乎不可能发生等分别赋值5、4、3、2、1分;也根据病情严重程度进行分级的划分,无害、症状较轻无需处理、需要一定程度处理、需要较长时间住院、威胁生命分别赋值1~5分,最终根据“可能性×危害”公式计算出风险分值,如果分值在12分以上,则要引起重视,因为这就代表是高风险事件。占据风险事件总分前80%的事件主要是药物问题、猝死、心律失常和肺炎等[2],通过对患者本身身体条件的检查以及对家属的询问,我们得知了导致风险出现的原因,其中主观因素是:医护患三方人员的保健意识都不够强[3],对于基础护理和细节问题的把控不到位,比如夜间管理,如果不能够为患者营造安静舒适的休息环境,很有可能导致失眠,尤其是重症患者,自身的心理状态已经很差,外界环境刺激下甚至还会发生应激表现,间接提升了心律失常和猝死的发生概率;客观因素:长期卧床、生命体征不稳定、患者运动功能降低、自护能力不足、意识障碍等[4]。
1.2.2 对策
首先科室要实施风险分级管理,由护士长带头制定具有针对性的个体化护理对策,重新安排护理人员的工作和时间,依据以往医院发生过的不良事件进行风险评价,查找安全隐患,尽快排除。在患者入院的当天派专人进行风险评估,不论在院期间的表现如何,都要保持至少1周1次的评估频率,根据所得结果实时调整护理方案。以猝死为例,导致猝死的主要因素有年龄70岁以上、伴随恶性心律失常、具有急性心肌梗死病史等,护理人员就要以此为基础,加强心电图监测,加强对心率的控制[5]。在交接班的过程中,一定要仔细谨慎,避免重要信息的遗漏,每班次护理人员也要完全自我评估,分析当前阶段对于病人风险控制的情况,做好特殊事件的标记。科室管理人员在用人方面也要合理,对于风险较高的患者尽量安排有能力、有经验的护理人员,告知他们在护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都要持续不断的改进,直到完全解决[6]。
为了提升护理质量,病房和相关设施也可以做相关改进,床头的醒目位置张贴该床病人需要特别关注的风险事件,警醒患者及其家属,在导管和呼吸机器上分别使用不同颜色的标识进行说明,不要误用错用。针对细节问题,就要细致的去对待,比如在医院当中比较常见的血管迷走反射,为了降低老年患者的血管迷走反射发生率,护理人员可采取加强安全宣教、夜间老年男性患者避免憋尿、长期卧床后首次下床采取渐进式,保证充足入量避免循环血量不足等措施。
1.2.3 反馈
每月分析总结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共同讨论制定出有效的解决措施,评价改进对策的落实情况,如果发现有落实不佳的现象,及时找出原因,重新调整对策。
1.3 观察指标
通过我科自制调查表调查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该表为百分制,分为非常满意(90分及以上)、一般满意(介于60~90分)、不满意(60分以下)三个等级,满意率+一般满意率=总满意率。对比两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
1.4 统计学方法
SPSS18.0分析计量资料、计数资料,各自使用均数±标准差、率表示,之后分别实施t检验、X2检验,P<0.05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情况
研究显示观察组中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比对照组(P<0.05),见表1。, 百拇医药(崔永慧)